中京市地處阜北腹地,自古就是華夏北方重鎮,從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的先祖生活在附近區域,從而也為這片土地留下了無數的文化、文物遺產。但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和發展思路的影響,原本濃鬱的傳統文化空間,也逐漸被壓榨的越來越小。
但這並不影響華夏文化對這片土地的影響,位於中京市西郊的一處古玩市場裏,依然熱鬧非凡,和裏麵相對冷清的店鋪相比,外圍地攤之間人潮湧動,其中一個相對比較偏角落位置的地方,過往的人群不是很多,一個二十來歲的男生正蹲在地攤跟前,來回掃視著破麻布上擺放著的十幾件玩意兒。
聞名本來就還是個學生,但家裏祖上就是做郎中的,從上麵排七八代都是醫生出身,而且到聞名的父親一代,都是以中醫為主要診治手段,可以算得上是正宗的中醫世家,即便聞名祖上沒有出過什麼濟世名醫,但這濃厚的家風依然影響到了聞名的性格和偏好。
其中最讓聞名感興趣的,就是古玩字畫這類東西。
聞名小時候就開始在爺爺的督導下背誦千金方和湯頭歌,幾大書架繁體豎版的醫藥典籍也成了聞名學文識字的參考書,正是因為受到了這種華夏古典文化的熏陶,才會讓聞名對華夏流傳下來的文物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
現在聞名手裏拿著的就是一件造型十分奇特的小鼎,八耳四足,鼎身八角八棱,看上去十分古樸獨特,對於鼎的存在,聞名一點都不陌生,其中以司母方鼎和五羊方尊最出名。但是聞名覺得有些吃不準手裏捧著這個小鼎,腦子裏升起一連串的問號。
一般的鼎都是以青銅或者鐵鑄造而成,即便是有些特殊材質的鼎器,也都是以玉石或者其他貴重金屬為材料,而聞名手裏這個鼎卻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
聞名還想好好的端詳下這個小鼎,但擺攤的不幹了,“小兄弟,就這麼一個破鼎至於擺弄這麼長時間嗎?”
擺攤的大概有三十多歲,一臉不耐煩的指了指其他的幾個物件,“這邊這幾個都是好東西,如果相中哪個就挑出來,你要是沒錢就趕緊請走,別在這耽誤我的生意~”
出身醫道世家的聞名,手頭上的積蓄還是有一些的,雖然不敢淘換什麼大的物件,但想要從這古玩市場淘點小玩意兒還是能夠出得起的。隻不過這個攤主擺著的都是些仿冒貨,作為一個在你古玩行裏鑽了十幾年的聞名來說,一眼就能夠分辨出來。
攤主這些小玩意兒每一件報價都在一千塊以上,但唯獨這個小鼎的價格比較偏低,隻要六百塊。聞名來古玩市場就抱著幾分撿漏的心思,雖然他也明白現在這個年代想要在古玩市場上撿到漏的機會微乎其微。
但是當聞名見到這個小鼎的時候,就感覺這個小物件不一般,卻又實在無法求證出這個小鼎的出處,甚至連這尊鼎的材料都搞不清楚。
攤主這麼一擠兌,聞名也就不好再在這裏蹲著端詳,直接從口袋裏掏出錢來數了六百遞給攤主,“這個鼎我要了~”
聞名跟攤主要了個包裝盒,將小鼎裝起來之後扭身離開,這時攤主才撇撇嘴哼了聲,“一個窮學生還幻想來古玩市場撿漏,也不看看這時什麼年代了,切~”
聞名買下這尊鼎之後,沒有再去四周溜達,直接離開了古玩市場返回學校。
聞名十六歲考入阜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本碩連讀,當年來學校報道時也算達到了聞名一時的程度,但隨著聞名入學後一直保持低調的狀態,時隔不久便被大部分的同學所遺忘了。
聞名入學已經三年,本科段的課程早就結業,其實就連碩士階段的研究課題也做過兩個,但鑒於一些製度上的原因,一直還住在當初入學時的本科宿舍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