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各國紛紛通過駐日公使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外交上麵的穿梭斡旋也如同此時的戰局,變得愈發的撲朔迷離起來,猶如此時遼東的風雪迷茫。
而就在這一片風雪迷茫中,一支一百多人的馬隊正穿過密林,悄然抵達錦州城外,為首的一人裹著厚厚的皮襖,不時抬頭望著天空,等待著那一聲鴿哨鳴響…………
…………………………
時局紛亂如斯,此時在錦州的杜懷川卻顯得異乎尋常的安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他需要的就是坐在窗前,靜觀事態的發展。
前日皇上的旨意他已經獲悉,皇上連番下旨調動各部揮軍山東的舉動,早在杜懷川的意料之中。從皇上一心在田莊台和英法美三國公使周旋,他便已經隱約猜出了皇上真實的用意。皇上其實並不想將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拖入曠日持久的地步,通過三國公使居中調停,乃至現在陸續將新建陸軍主力調往山東,做出死戰到底的樣子,其實都不過是壓服日本人的一種手段而已。皇上真正在意的,還是京城裏的朝局,皇上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愚蠢到把自己的家底去和日本人拚光。
這麼些年跟隨在皇上身邊,杜懷川相信沒有誰比自己更了解皇上,甚至在內心深處,杜懷川覺得自己和皇上其實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都懂得隱忍不發,都慣於機謀權變,也有足夠的冷酷無情。唯一的不同就在於,皇上永遠都是皇上,這個稱謂足以決定自己和皇上采取不同的態度。
杜懷川很清楚,皇上所以遲遲沒有揮軍入關,無非就是想要維持朝局的平穩,也是以此維持政權的穩固。而杜懷川自己則恰恰相反,他就是要讓天下大亂,一旦皇上被刺殺,杜懷川將利用手中掌握的力量,竭盡全力支持陳卓揮軍入關,到時候無非也就出現兩種局麵了。
陳卓自己稱帝的可能性是根本沒有的,但是可以利用手中的兵權控製京師,再通過吳紹基和世鐸等人的關係達成某種妥協,要麼再立一個皇上,要麼搞此前康有為等人所說的維新變法,總之是架空朝廷的實權,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而杜懷川則可以躲在權臣的樹蔭後麵,安靜的等待風起雲湧的時機。
倘若陳卓事敗,各地督撫爭相反對,倒黴的自然也隻能是出頭的陳卓,而天下恐怕就將亂成一片,朝廷的威權也會隨之搖搖欲墜。以眼前的局麵,一旦朝廷大亂,天下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群雄割據的局麵,杜懷川隻要掌握住新建陸軍第一鎮,仍然可以在風雲變幻中左右逢源伺機而動,將來羽翼豐滿之日,逐鹿天下也未必不可為。
所以,無論冒怎樣的風險,皇上都必須被除掉。因為皇上不同於陳卓,杜懷川沒有把握也缺乏足夠的信心,在將來麵對一個精明強悍心機深沉的皇上,而且這個皇上還足夠的年輕,像靜水深流般深不可測。
想到皇上的年紀,此刻杜懷川原本平靜的心中也湧起一陣迷茫的感覺,他最不能理解也無法確定的,就是皇上如何在這樣的年紀就擁有了如此深沉的手段和心智,靜水深流,才是最為可怕的…………
這時候天空中忽然劃過一陣清脆的鴿哨,杜懷川下意識的抬起頭看了看,隨即想到了此刻在錦州一家貨棧裏麵潛伏著的那兩個日本人,心中一動,難道是日本人已經到了錦州?
杜懷川站起身來在房間裏走了幾步,正準備安排人手查探清楚,院落裏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沒有自己的命令,誰也不敢無端闖進來的,杜懷川有些詫異的向外望去,不由得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