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風雲百年劫(八)(2 / 3)

一股莫名的感慨和激動,連帶著那種說不出來的慶幸和驚悸,在袁世凱心中排山倒海般湧動著。田莊台一戰就不用說了,即便是日後的局麵,皇上也想的如此深遠,每一步又是如此周密細致,倘若當初自己邁錯了步子,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功名前程全押上了,恐怕……

袁世凱不敢再多想什麼,跪下說道,“請皇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山東一戰,最關鍵之處就是威海,你要切記了,其他地方打成什麼局麵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威海不能丟,保住了威海,不僅是保住了渤海的門戶,更是保住了北洋水師,”光緒的臉上慢慢嚴峻下來,盯著袁世凱一字一句的說道,“這個國家海軍的底子就全在北洋水師了,你身上的責任牽動著這個國家未來的氣運,明白嗎?”

“微臣謹記皇上教誨,此戰必當竭盡心力,死戰不退!”袁世凱斬釘截鐵說道。

皇上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袁世凱何嚐不能夠領會,此戰他不僅是為國家而戰,也是為自己而戰。

“你和段祺瑞立即動身前往津門吧,不要有什麼顧慮,李鴻章不比旁人,放眼天下,能夠洞悉世事大局的,莫過於他了。”光緒望著袁世凱揚了揚手,轉身向著吳紹基、杜懷川等人走去。

看到皇上過來,眾人趕忙跪下,連人群中的懷特也是恭敬的向著光緒鞠躬。光緒輕輕一笑,示意眾人都起身,目光卻溫和的看著懷特招了招手,讓他到自己身邊來。

田莊台一戰,這個美國人確實有些讓光緒感到意外,不僅至始至終陪自己堅守在田莊台,利用記者的身份發布田莊台一線的戰事進展情況,將西方各國的注意力從京城裏的朝廷,轉移到了自己這個皇帝身上,還出人意料的起到了一些特別的作用。

“能夠和朕一道死戰不退,這份情誼朕會永遠記在心裏的,”光緒看著懷特微笑著說道,“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說說吧,你有什麼要求盡管向朕提出來。”

“能夠陪皇帝陛下在這裏,是我的榮幸,”懷特看著光緒,目光一閃露出些狡黠的笑容說道,“更何況能夠得到皇帝陛下的友誼,已經足夠了。”

光緒頓時哈哈大笑起來,“懷特,你很聰明啊,朕的友誼!嗯,你說對了,你也是洋人當中第一個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既然如此,朕就來告訴你朕的友誼意味著什麼,你將會擁有在這個國家裏麵行動的一切便利,隻要不違背我們這個國家的法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朕還打算讓你成為朕的私人顧問,讓你成為朕和西方社會溝通的橋梁,當然,朕給你最重要的東西,正像你說的一樣,是朕的友誼……”

“謝謝皇帝陛下的厚愛,能夠擔任你的私人顧問是我莫大的榮幸。” 懷特眼中頓時流露出一絲驚喜的神情,能夠成為這個國家皇帝陛下的私人顧問,何止是一份榮耀,其背後隱藏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這個名詞所能代表的意思,此刻這個皇帝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精神象征,可以想見在將來,作為皇帝陛下的私人顧問,在西方各國眼睛裏麵將會有如何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甚至是他此前根本沒有想到過的奇跡。

“既然是朕的私人顧問,朕可是有很多事情要讓你做啊……”光緒淡淡的看了一眼懷特臉上的表情,又看似不經意的問道,“你前兩日給朕提到過的,各國公使正在和你聯絡的事情,現在如何了?”

從光緒親征田莊台後,各國的目光也都不約而同的投到了這裏,當聽說美國人懷特在這裏,而且還時常陪伴在光緒身邊的時候,各國公使們都暗中通過各自的渠道,希望尋求借助懷特和清國的皇帝保持一種特別的聯係。特別是田莊台大捷後,此前分外迫切的希望西方各國出麵調停的清國朝廷,忽然表現出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模糊態度。

西方各國公使對於清國的朝政雖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於其中微妙複雜之處卻是很難理解透徹。更加不會懂得此時清國朝廷的態度所以會忽然變化,骨子裏其實是希望將這場仗打下去,最好是日本人和光緒的新建陸軍拚得你死我活,等到雙方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朝廷少了心腹大患,才好出麵收拾局麵。隻是這樣的意思是沒法說出來的,朝廷做事向來又希望留條後路,所以對西方各國公使們主動出麵調停才會表現的不置可否。

但是甲午這場戰爭,對於西方各國在華利益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尤其是英國,因為清國為阻礙日本襲擊華南沿海城市,先後封閉了寧波、福州等港口,這就使英國在華南貿易受到打擊。如果戰爭繼續下去,結果將會更加殘酷。所以以英法德三國居首,轉而將目光投向了打勝了田莊台一戰的光緒身上,希望通過懷特居中斡旋,讓此刻集民心人望於一身,並且能夠實際掌握戰爭進程的光緒和各國進行磋商。

“以英國公使為首,表達出希望能夠到田莊台來和皇帝陛下見麵,以期盡快結束這場戰爭。”懷特斟酌了一下語句,試探著說道,“隻是沒有經過皇帝陛下的允許,我無法回答他們的意願。”

光緒低頭沉吟片刻說道,“既然如此,你就以朕的私人顧問的身份告訴他們,朕願意見他們,至於是否結束這次戰爭,他們不應該來找朕,這場戰爭是日本人挑起來的,何時結束戰爭,或許他們應該去問問日本人……”

看了一眼懷特有些困惑的神情,光緒輕輕一笑,指著遼南的方向說道,“你已經看到了,朕的軍隊正在向遼南進軍,收複遼南不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既然日本人想打,朕當然奉陪到底。和平不是談出來的,是打出來的。這個國家雖然積弱已久,但是打一場仗的國力還是有的,朕倒是想看看,究竟是誰拖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