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3)

這份折子,正是兵部侍郎、陸軍學校總辦陳卓所上。

此次陳卓率領陸軍學校學員一舉平息豐台大營嘩變,除了讓朝野內外震動不已外,也讓慈禧讚賞不已。第二日便讓軍機處擬旨,原軍機大臣孫毓汶所奏,調陳卓整頓吉林練軍一事毋庸再議,著即授陳卓欽差大臣關防,以兵部侍郎身份整頓豐台大營。

然而朝廷的旨意剛下,陳卓便向朝廷上了份折子,《恭請裁撤豐台大營編練新軍折》,力陳豐台大營兵驕將惰因循疲頑營務糜爛,更兼動輒以鬧餉嘩變威脅朝廷,已成朝廷心腹之患,非裁撤豐台大營編練新軍不足以穩定京畿。

此折一上,朝野震動。

豐台大營鬧餉嘩變確是事實,又加之在嘩變中遭到重創,從上到下軍心渙散,確實已經不堪敷用。然而在京畿重地編練新軍,乃大清建國以來未有之事,更何況上這份折子的是皇上的心腹陳卓,其中的意思頗讓人耐人尋味。

慈禧和光緒留住李鴻章,便有垂詢之意。李鴻章久曆軍務,又是朝廷重臣,這樣的事情朝廷自然要征詢他的意思。

然而就在滿朝大臣彷徨顧盼的時候,李鴻章卻是終於看清楚了這盤棋背後的文章。連日來的疑惑頓去,憂慮卻更深了一層。

這盤棋下到這裏,局麵已經明朗了。豐台大營鬧餉嘩變,孫毓汶等人想借機剪除皇上羽翼,恭請太後訓政,而皇上卻抓住這個機會,重創豐台大營,所為的正是今日編練新軍。

一旦皇上兵權在手,又是京畿重地……一年前李鴻章還不會有如此的想法,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皇上的心計和手段絕非尋常人可以揣度的,想到此就連李鴻章也不禁心中一震,這盤棋太深了。

光緒十七年十二月二日,太後皇上在樂壽堂內,傳見世鐸等全部軍機大臣,並將李鴻章和陳卓也召了進來,商議編練新軍一事。

去年在賢良寺,陳卓就向李鴻章上過一個興武備,建新軍的條陳,當時李鴻章並不以為然,想來不過是個讀過幾年洋墨水的狂生,隻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將陳卓安置在了北洋武備學堂,卻萬萬沒有想到,才一年的光景,陳卓居然做出了這樣一番局麵,新建陸軍學校,平息豐台大營嘩變,此時更是不顧朝廷猜疑,上折恭請編練新軍。

“陳卓,折子是你上的,還是你先說說吧。”見眾人都悶聲不響,誰也不敢先說話,慈禧壓住心頭的煩悶對陳卓說道。

陳卓此舉,大大出乎慈禧的意料。這次平息豐台大營嘩變,陳卓沒有讓陸軍學校的學員踏進豐台大營半步,平息嘩變後又馬上進宮稟明原委,並非像孫毓汶所說的有奪取豐台大營兵權的情狀,這一點,慈禧心中是很滿意的。然而沒有想到,陳卓會忽然上折子恭請朝廷裁撤豐台大營,編練新軍。這到底是皇上的意思,還是陳卓自己的想法?

“啟稟太後,微臣以為豐台大營已經糜爛不堪,這次又以鬧餉嘩變威脅朝廷,倘若不裁撤,天下八旗、綠營紛紛效仿,朝廷何以處置,這是其一。其二,京畿重地,沒有一支可以倚重的軍隊,一旦有變,後果不堪設想。其三,朝廷目下的局麵,外重而內輕,豐台大營嘩變,京城內外無兵可調,朝廷隻能匆忙調動淮軍趕來平息嘩變。微臣以為,長此以往,恐非朝廷之幸……”

刹那間,樂壽堂內死一般的靜默。

李鴻章的喉頭一動,心中驀得吸了口冷氣。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棋局竟然還是衝著北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