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在一起(2 / 3)

光緒卻遠遠沒有表麵上那麼的輕鬆,他不隻是在旁邊督促檢查學校的教學,事實上他又不是專業人才,也根本看不明白教學過程中的內容。他所做的其實就是利用任何一個機會,記住這裏每個學員的名字和樣子,和他們說上一兩句話,或鼓勵或鞭策,以此讓這些學員牢牢記住自己這個皇上。也在潛移默化中,向這些學員們灌輸這樣的一個理念,自己這個皇上無時無刻不和他們在一起。

而對於這些學員的培養,尤其是對自己忠誠的培養,光緒也有自己的想法,單靠這些麵子上的功夫是遠遠不夠的。曆史已經給他提供了足夠多的借鑒和經驗,一切都在暗中堅決的推行著。

陸軍學校雖然籌建完備,但是這些天杜懷川一直都沒有空閑下來,反而比過去更加忙碌。他負責整個軍校的後勤軍需,不僅要和上海的林啟兆聯係,保障軍校的物資供應,還抽出更多的時間,利用這樣的資源,對每個學員噓寒問暖,關心學員們的生活。

湊巧的是,杜懷川二叔的兒子杜振武原本就在北洋武備學堂學習,這次也考進了新建陸軍學校,而且在原來北洋武備學堂的學員中頗有威信。隔三差五的,杜振武便帶著一些學員到杜懷川家中改善生活,杜懷川也沒有幫辦大人的架子,就算再忙,見到這些學員也會抽出時間和他們促膝談心,聊聊家常或者軍校生活。一來二去,杜懷川的家成為了學員們聚會的場所。

與忙於軍事的陳卓和忙於後勤的杜懷川相比,吳紹基此時的身份反倒顯得有些尷尬,所謂的陸軍學校總文案一職,事實上隻是發布一些文告,以及協助陳卓做一些日常輔助性的事務。

吳紹基心裏也明白,雖然從那天晚上後,皇上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溫和,對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議也采納接受,但是在皇上的內心深處,對自己還是有所戒備。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吳紹基也知道,自己和世鐸的關係決定了自己要進入皇上最親密的圈子裏麵,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而他現在唯一能作的,便是等待。

他很清楚,他所等待的機會,其實也是這位看起來年輕,其實心機無比深沉的皇上正在等待的。

………

頤和園建成後,慈禧便搬進了頤和園的樂壽堂,開始了自己歸政於光緒後頤養天年的生活。

每天早上慈禧起床梳洗後,便在跪滿殿內和庭中的太監們“老祖宗吉祥”的呼聲中,走到外屋批閱軍機處送來的各地的奏折,然後到仁壽殿傳見軍機大臣,下午則是逛園子聽戲,有時還到聽鸝館繪畫消遣,其實和歸政前並無多少區別。

但是這樣一來卻苦了光緒,每天要從養心殿跑到頤和園請安,索性幹脆也搬到了頤和園的玉瀾堂,一來省的來回跑麻煩,二來也透著些親近。

光緒有這份心意,慈禧自然不會反對,真要是讓皇帝離自己遠了,她反倒多少有些不放心。

況且這些日子皇上頻繁到新建陸軍學校裏去,軍機上的孫毓汶和剛毅等已多次在慈禧麵前表示反對,雖然理由是皇上頻繁出宮,恐招致外人猜疑和引來不測之心,但是內裏的心思,慈禧也明白的很。

這日早間,借著傳見軍機大臣的機會,慈禧又將孫毓汶和剛毅傳召進仁壽殿,新建陸軍學校究竟是怎麼個情況,慈禧心裏很不落實。

“你們兩個都在軍機上行走,這新建陸軍學校的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也不能甩手不管。朝廷的軍機大臣,連朝廷自己的陸軍學校的事情都鬧不明白,這不是笑話嗎?”慈禧已經好幾次問起陸軍學校的情況,可孫毓汶和剛毅都說的不明白,讓慈禧心裏頗為不滿。

“回太後的話,這新建陸軍學校的事情,不是軍機上甩手不管,是根本插不上手。銀子是從北洋劃過來的,人員是那個陳卓、吳紹基等人招募的,朝廷倒是想管,可是沒有名目,又擔心皇上猜忌,憑空惹來是非啊。”孫毓汶小心翼翼的回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