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新年夜話(2 / 2)

此時無聲勝有聲,光緒默默的注視著兩人,他心中明白,這條路將是何其艱險,能夠讓眼前這兩個人恃誌跟隨的,不是自己這個皇上,而是自己給他們的那個承諾。

他仰手將杯子酒一飲而盡,肅然說道,“振興國勢,首在經濟,江南是國家賦稅根本,朕想在江南大展拳腳,仰仗的惟有子華一人,你有什麼想法,今日盡管暢所欲言。”

林啟兆想了想,似乎有些欲言又止的樣子。光緒仰了仰手,示意兩人坐下來,“這裏沒有外人,子華不必有所顧慮,但說無妨。”

林啟兆眉頭一仰,朗聲說道,“想要整肅江南的經濟,僅憑微臣一人是斷難做到的。微臣這次和洋人做生意,也頗有些感悟,我們之所以處處被洋人算計,受製於人,不僅僅是國力衰弱,經濟落後,還有一個原因是江南的商人們目光短淺,各自為戰,形同散沙,倘若能夠聯起手來對抗洋人,未必不能有所作為。所以,微臣思忖著回去後,聯絡江南的望族,像洋人那樣成立一間商行,專做茶葉和生絲的買賣,這兩項是洋人在我大清買的最多的,微臣算過了,僅這兩項每年的貿易額就達到六千萬兩。如果今後洋人在市麵上買不到茶葉和生絲,隻能從這間商行購買,洋人再想要控製價格任意擺布,恐怕就做不到了。隻是……”

林啟兆遲疑了一下,見光緒正目不轉睛的望著自己,便又接著說道,“真要做到如此,僅憑商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朝廷的支持,所以臣想要皇上給臣一個督辦江南經濟的名義,以官商督辦或者官商合辦的方式去開辦商行,這樣既免去了官府的掣肘,又能減少江南商人們的顧慮,便於籌措資金。”

林啟兆的話還沒有說完,光緒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不過是想搞壟斷經營,大約是這次做生絲買賣嚐到了甜頭,隻是卻和光緒想的不太一樣。

光緒低著頭沉思了一會兒說道,“雖然難度很大,但是也先可以試試,你想要的名義,回頭朕就讓軍機處擬旨。不過朕也有一些想法,今日也敞開來和你聊聊。你想想曾經衣被天下的江南布業,為何會短短十數年間就被衝擊的七零八落?這其中也有一個道理,貿易隻能濟一時的緩急,實業方能救國。”

林啟兆一驚,有些錯愕抬頭望著光緒,遲疑了一會兒頓時明白過來,躬身說道,“臣明白皇上的話了。”

光緒隻是淡淡一笑,便把準備讓林啟兆接受江南製造局和上海織布局的事情給林啟兆說了一番,對那九百多萬兩銀子的安排也做了一番布置和叮囑。

交待完這些事情後,光緒神色一鬆,該辦的事情都辦了,接下來該好好喝喝酒了。

回頭望去,月兒那個小丫頭正屏息靜氣的站在一旁,目光一閃一閃的。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光緒沒來由的想起這句詩,心中忽然湧起一種莫名的惆悵,說不清道不明。

坐在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杜懷川,見此情狀,目光一動,瞬間又恢複如常。站起身來舉著酒杯說道,“皇上天縱英才,有了這樣一番精心布置,國家振興指日可待,臣為江山社稷賀。”

光緒看了一眼杜懷川,******,這個家夥什麼時候也學會拍馬屁了?心中不覺啞然一笑。

成功?朕才剛剛上路!

————————————

第一卷到今天就全部結束了,有點艱難啊。特別是選擇光緒這個角色,讓麵條頗受非議。這不奇怪,我記得著名國學大師錢穆就說過,中國曆史上有兩個朝廷最自私,一個是元,另一個是清。所以很多朋友對滿清的怨念,甚至有的朋友在評論大罵一通,麵條還是理解的,但是這並不妨礙麵條把這個故事寫下去。

因為麵條很想寫一個有些不一樣的穿越故事,精彩、有趣,同時並不荒唐。

當一個人忽然來到一個陌生的時代時,他的感覺必然是茫然和慌亂的,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所以第一卷主要還是布線,順便挖坑。從第二卷開始,這個故事將慢慢走上軌道,會有很多精彩的情節去推動著這個故事。

所以,那些一路鼓勵支持,陪伴麵條寫完第一卷的朋友,請跟隨麵條一同打開第二卷《在路上》。

當然,對於那些看到滿清破口大罵的朋友,麵條建議你還是不要繼續了,一路行過山高水長風急浪險,何必讓自己不開心呢。

今晚,第二卷《在路上》邀請你一同出發,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