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夜行終南山,潛入活死人墓(1 / 1)

終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陝西武功,東至陝西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據傳,周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穀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台的說經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曆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築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台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

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讚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後,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古樓觀的中心。以後曆代雖時有修葺,但屢遭兵燹,至清末,宗聖宮僅存殘垣斷壁,一片廢墟。此後,樓觀的中心便轉移到了說經台。新中國成立後,對古樓觀進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說經台為中心的建築群。

全真教是終南一雄,要打聽地處不難,不過那幽深的古墓座落在終南山的深處,外有終南山重陽宮這響徹中原武林的堂堂道觀扼守要道,周圍更是被峰巒疊嶂雲霧深處的無數群山層層環繞。如此一處僻靜所在,外人自然決計難以尋找而至,就算是常年在終南山討生活的獵人或樵夫也很難得知具體方位。尋常人要繞過全真教設在路口的迎客亭,另尋山道荒徑入山,多半隻有跌身險穀或藏身猛獸肚腹的份。

我為了能到古墓決定晚上從全真教道觀穿過去,到得全真教後山,尋找能通進古墓的湖泊。

晚上,我穿上從鎮上買的夜行衣,偷偷麼麼的朝全真教潛去,到得全真教從夜勤的弟子中得知全真七子正在閉關,得到這個消息我對這次夜行更加放心,因為那些三代弟子的武功都比我低,根本發不現我。我通過各個大殿,要道,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從全真教的後山門潛進了全真教後山。

我穿過後山,發現前麵有一片林子,林子旁邊豎著一個石碑上麵寫著“外人止步”四個字樣,我知道再到前麵就是古墓了,不過我可不敢從正門進去,要進去隻能從那個水道進去。古墓的密道的地下與溪河相通,為隱蔽住洞口,河水肯定不能太淺,而且水道洞口離古墓肯定也不能太遠,這樣找起來就簡單多了。沿著樹林,慢慢地靠近古墓方向,走了不遠就發現了一個水潭,發現周圍的環境很接近書上所說。我脫下衣服,把衣服用油紙包上用手拿著,赤裸著身子抱著一塊大石跳入水中,先前我已經學過道家的閉氣秘訣,前世又是個遊泳好手,盡管麵對未知的凶險,心裏仍然有些害怕,但一想到成功潛入後找到重陽遺刻和九陰真經的高倍回報,一咬牙閉眼狠下心來,緊抱著大石縱身鑽進水下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