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峰等人來到三月街。段譽介紹道:“亦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白族傳統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暴君,奢望長生不老,聽信一個侍從的話,每天吃一對人的眼球,這給當地白族人帶來深重災難。當時有個充滿神奇威力的勇士,為了給白族人民除魔滅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計,把暴君騙到蒼山的中和峰麓,喚來神狗咬斷了暴君的咽喉,喝幹了他的血液,消滅了這個魔王,為白族人民除了禍害。為了紀念這個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們每年在農曆三月十五──二十日,聚集在蒼山腳下,歡歌樂舞。年複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現在“三月街”期間,除了交流物資,還表演民族歌舞、體育等活動。特別是參加賽馬會的各族騎手,雲集蒼山腳下,揚鞭策馬,騰雲駕霧似的向洱海邊奔去,其情景煞是壯觀。”段譽心想看大哥這下怎麼裝逼。
侍劍道:“相傳南詔初期,觀音菩薩於農曆三月十五來到羊苴咩城(即大理古城)講傳佛法,由於信徒越聚越多,後來竟成為"聽法會"。白族先民為紀念觀音菩薩講經授法,便在觀音講經的地方接棚禮拜,並以蔬菜祭祀觀音菩薩。久而久之,這種源於宗教信仰的民間集會,逐漸演變為定期的大型民間集市貿易活動。三月街因此又名"觀音街"、"觀音市"。”
阿紫道:“老公,你的傳說呢?說來聽聽唄。”喬峰看向蛇。阿紫一把栽到喬峰身上,搬過喬峰的頭氣呼呼道:老看蛇姐姐不看阿紫,阿紫會很生氣的,後果會很嚴重的。“喬峰咳咳咳幾聲看著阿紫道:”傳說雲南洱海邊上住著一位年輕的白族漁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魚,彈著三弦,唱起漁歌,歌聲傳到龍宮。龍王小女阿香聽見了,來到船上,與阿善結為夫妻。三月十五,是月亮裏趕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宮去買東西。阿香變成小黃龍馱著阿善去趕集。他們來到月宮,與嫦娥、吳剛一起遊了大青樹下的月亮街,街上熱鬧及了,萬物透明閃亮,看得見,摸不著。他們回到村裏,把月亮裏趕集的情況告訴鄉親,大家決定模仿月亮街,在蒼山腳下種起三株大青樹,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樹周圍擺攤設點,讓四鄉八寨的人前來趕集。大理的“三月街”就這樣延續到今天。“阿紫道好聽,以後老公多給我講故事啊。說完跑向眾女一起去品嚐各種好吃的了,可憐的喬峰隻能拉上段譽吃點燒烤等眾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