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太保……一個鮮為人知的盜墓派係,與發丘摸金、搬山道人、卸嶺力士不同的是它獨特的盜墓技術……以術盜墓。
觀山太保這一派興起於明朝之時,祖師爺是封氏。而這封氏為地方上極有名望的豪族。觀山太保的發跡則是因為封氏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那峽中地形險惡剝斷,藏有無數“懸棺”,封氏現任就曾經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借此發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進而癡迷“爐火之術”,後來,到了元末明初,傳到封王禮這輩,自稱“棺山太保”,仗著精通“棺山指迷術”。在各地秘密發掘古塚山陵。這也就是今天觀山太保的來曆。和摸金校尉一樣,觀山太保也有其身份的證明--純金腰牌。而且“觀山太保”之名也與金牌同來一處,純金腰牌則是封氏在為皇帝建造陵墓時皇帝親手所賜,這封氏專攻奇門異術,行事手段常人難料,而且從骨甲中掌握了許多風水秘術。對陵墓結構和選址都有獨到之處,使洪武皇帝十分滿意,禦賜封王禮和他的幾個弟子純金腰牌,從此以後稱為“觀山太保”。
甘肅天水老王家,一個近代所形成的盜墓家族,傳承的是觀山太保的盜墓之術。而這觀山太保的傳承就要從幾十年前王老太爺第一次盜墓說起……
1960年,眾所周知的中國饑荒年,而住在甘肅天水的王老太爺,王大貴,他聽說西安人都一個個吃的油光滿麵的,好不瀟灑。他為了養活妻兒老小,也踏上了西安這六朝古都去討生活,但他並不知道,這次他去西安討生活卻令他們家族踏上了盜墓之路……
黑夜中,西安渭南郊外的一塊平地上,幾個人在一位中年男子的帶領下,手裏拿著一塊圓形的東西邊走邊停,不時的對著天空抬頭看看。而幾人手上拿的赫然是一塊羅盤!再看幾人的後背,都背有一個個大包,腰間的金牌在星光下閃著它那古樸厚重的光澤,而唯獨走在隊伍之後的那個人腰間沒有金牌……那人就是王大貴。
“各位老板,我隻不過是該討飯吃呔,牛咋能讓我幹盜墓在一種活節裏……”王大貴跟在幾人後麵用天水話小聲地道。
“告訴你我們所幹的活是信任你,如果你敢跑,就搞死你!”這時,隊伍裏一位年輕人低聲對王大貴說道。
“都給我閉嘴!找著地方了,在吵吵你兩都給我滾一邊去!!!”隊伍中傳來一聲怒喝。
“封老二,拿裝備,探墓!”那領頭的中年道。
“好嘞!!!紙人、鏟子都準備好了,誰上?要不封老大你上???”
“封家就我們兄弟五人了,損失不起啊,再說這次……”
“吵吵什麼啊都???這次是筆大單子,一起上,老二探墓,老三打洞,老四、老五負責端“墨寶””
(所謂“端墨寶”就是指拿死者棺材中的寶物,棺木多為黑色,所以稱端墨寶。)
封家老大安排妥當後,封老二將一直拿在手裏的一個紙人平放在地上,咬破自己的中指尖,用血在那紙人的背上畫了到類似符一樣的圖案,口中念念有詞,然後將紙人放入封老三所打的洞中,自己則盤著腿閉著眼睛席地而坐,隻見那紙人自己直起身子,慢慢悠悠地走入了打好的洞口……封老二這一奇怪的舉動引得王大貴甚是驚訝,心道:“紙人活了???莫非有鬼???”
這時王明不經意間瞥了那所謂的封老二一眼,無意之中竟借著月光看到了封老二腰間金牌上的字,因為王大貴早年曾當過幾天的道士也是識的些許古文漢字的,隻見那金牌上書--觀山太保……
封家老三見王大貴瞅著自己二哥的腰牌道:“瞅啥???再看給你丟“鼠窩”裏”
(鼠窩,觀山太保對於古墓的稱呼,因為在觀山太保中有句話是:盜墓如老鼠,墓室好比家。所以鼠窩一詞由此而來。)
“牛耍牛的,我撒都莫看踔……”王大貴操著天水方言解釋著,生怕一個不小心喪命於此。
“老三!老三!你別吵吵,老二好像出事了!!!”
“怎麼了???”當聽到老二出事了這句話後,老三也不再追究王大貴的責任了。
“活該、還威脅我,死了才好,不過那個老二一直坐著沒動哪出事了???”王大貴心裏很是疑惑。
“老三,你怎麼看?這老二的紙人都下去半天了,還沒出來,不會有事吧???這一個小時都過去了,你也知道這招探墓之術有時間限製的,這都過了,要不看看!!!”
“走,操家夥!!!管他有啥東西,進去全一梭子搞死!!!”蹲在邊上的老五突然說道。
“豁出去了,王大貴,你不要走,就呆在這,有時好接應,到時候我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