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90年代(1 / 1)

生於90後

90後,從小就被冠上了一個多餘的帽子,而且江譯是90初期的,也就是說,整個90後的發展是從他那代開始的,於是不僅有看得見的關注,還有一種被當做試驗品一樣觀察的感覺,似乎可以推斷像寧炫這種90年代中期的人。

九零年代之所以被關注,除了物質巨大的變化之外,其實重點還是計劃生育的生效,從江譯那一代開始,獨生子女幾乎成為主旋律了,那麼獨生子女的性格,生活和學習都受到了來自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樣的生活和學習無疑增加了一份額外的壓力,江譯小時候自然是不懂的,不過作為獨生子女也就是說沒有兄弟姐妹,那麼一個人長大是相當孤單的。

而且外婆家的小村莊其實已經老齡化了,幾乎連一個玩伴都找不到,這樣的江譯慢慢的越來越不愛說話,說話也隻愛自說自話。

直到有一天,江譯發現其實在這個小村莊裏還住著一戶比較年輕的人家,隻是常年不愛出門,原因是因為家裏偏窮了,窮的被人看不起,被人們忽略不計,有時候村裏開大會,這家人家即使出席了也會被晾在一旁,不是村裏人勢利,而是由於太窮造成的自卑,是他們早已封閉了自己,脫離了群體。

那是一個月光皎潔,繁星密布的夏夜,江譯如同往常一樣,在外麵溜達溜達,乘一會涼,除了蚊子有點討厭之外,其實整個夏季的夜晚還是很愜意的,漫天星星,偶爾還能看見流星劃落,而且溫度也不想白天那麼炙熱,倒也有幾分涼爽,總而言之,江譯是比較享受這愜意的感覺的,而且蛙鳴蟲叫似乎是交響樂,江譯尋著節奏一個人開始唱歌了。

江譯自娛自樂的本領的確高強,不過在他唱的正歡時,偶然間遠眺,由於月光作用,隱隱約約看見河邊坐著一個小姑娘,年紀應該與自己相仿,似乎是在哭泣一樣。

江譯膽小,還以為自己見鬼了,不過稍稍平靜一下,仔細看看,的確是個小女孩,這名女孩就是那家人家的女兒,名叫肖霞,江譯在這裏住了有一段時日了,這一次居然還是第一次遇到。

江譯聞小女孩有在哭的樣子,於是就走過去關心一下,問小女孩為什麼要哭,小女孩看到眼前出現了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男孩,顯得有點木訥,她抽搐了幾下說:“我媽媽病了,家裏沒有錢,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江譯就問肖霞她母親病的嚴不嚴重,為什麼要大晚上跑出來哭,反正看似有點小大人的味道,有趣極了。

肖霞十分的委屈,哭著說:“爸爸說媽媽治不好的話就會離開我們,我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說罷,失聲痛哭。

“你是說你媽媽會死嗎?”江譯畢竟是個孩子,說話還不能經過大腦思考,他不知道這個字如今該有多麼的忌諱。

顯然肖霞聽到後自然是會傷心的,她努力的不去想這個詞:“不,我媽媽不會死的,她不會不要我的。”

江譯連連道歉,因為他也發現他不應該亂說話的,看著可憐的小女孩,江譯真的很想幫一把,於是就問肖霞一共要花多少錢。

肖霞這時候也隻是一個小孩子而已,見到的錢也隻是鋼鏰而已,江譯問的這個問題肖霞顯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隻是說會需要很多很多的錢。

就年齡而言,江譯也就比肖霞大呢麼一點點,也就是說,他也不知道很多很多是多少,他隻知道他要幫幫這個小女孩,月光下閃著淚花的肖霞看上去是如此的動人,讓小小的江譯居然心生憐惜之情。

不過他沒有和肖霞說自己要幫她,他想要偷偷的幫她,不是做雷鋒,而是想要送肖霞一個驚喜,當然這件事情也不能理解為情犢初開,起碼現在肯定還不是,畢竟還這麼小,懂什麼呀,說的通俗點,這是青梅竹馬的初期,也就是還處在小夥伴的狀態。

可是該怎麼幫助小女孩呢,江譯決定反正家裏有很多錢,雖然不能直接開口,不過外婆家還是有很多看起來比較值錢的東西的,可是究竟有多值錢,江譯怎麼會懂呢!當然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話,耳濡目染應該比其他孩子要強,可惜江譯從小和大字不識幾個的外婆住在一起,所以悲劇發生了。

家裏一尊漢白玉雕像,這是江譯外公祖傳下來的,結果江譯輕輕鬆鬆就轉手了,價值七十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江譯這一次要挨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