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茫茫九天修仙路,碌碌九界凡人間(1 / 1)

茫茫宇宙間有一界,喚作九重天。

九重天,天有九重,地有九層。

九天者,乃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是也。

九地者,乃欲界五趣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九地也。

天地之交點便是凡間,喚作九霄大陸。

九霄之上有九國,乃齊、楚、蜀、燕、趙、魏、韓、吳、越。九國各有強弱,其民各有富賤,治國之理念各有不同,然皆奉道為其國教,道家傳人,天子亦以貴賓之禮待之,不敢有怠。

九國之楚位極南,有山名終南。乃道之始,終南之勢,如龍盤於潭,如虎據於嶺,終南之上有一修仙上門,亦喚作終南,千餘年前,終南道曾是天下道家之首,一統道家,盛名顯赫一時,然近千年來,其勢漸微,時至今日,竟已淪落為天下九道之末,令人不忍長歎。

楚之東北境有一國,其名為越,越處九霄之東,臨近東海之濱,修仙者常從此地入東海深處,在眾海島之中苦修。越國境內有一山,喚作龍虎山,龍虎山乃道家聖地之一,龍虎道之發源地,龍虎道較其它道家術派來說起步較晚,然卻一直在迅速發展,如今雖不說名在前列,倒也在這天下九道中混了個第五。

越之北有吳,吳與楚、越、魏、齊四國接壤,東臨渡真海,渡真海乃出海修士回歸之所,修為無所精進者不得歸,至於緣由何在便不得而知了。其間有一道家道場,名為天姥,天姥之氣勢,大氣磅礴,詩劍仙曾有詩雲:“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說的便是這天姥道場。也不知此乃詩劍仙之預言亦或是巧合,這天姥道場一直穩穩壓著趙之赤城直追魏之五嶽位處天下九道之三。

吳之北為齊,齊環尋仙海,此海上有仙山,喚作蓬萊,隱於大海之中,有時現,故常有人在此海中尋覓仙跡,欲求仙術,故而此海喚作尋仙海,蓬萊道虛無縹緲,難覓其跡,又常隱世不出,即便同是仙家道友亦對其知之不多。故其排名略微靠後,乃是天下九道之七。

九霄極北為燕,在齊之西北境。燕地苦寒,常人難耐之,然煉體道者卻偏愛此地,燕地煉體之地乃長白山為最甚。故煉體者常聚於此,伴隨著勢力之衍生與交替,久而久之,此地便形成了煉體門派,喚作長白道,長白道之勢大,僅在昆侖道之下,乃天下九道之二。

燕西南之國名為趙,趙地廣,僅在燕、蜀之下。然九霄西北之國皆為地廣人稀之國,若非西北民風尚武,想來也早該湮滅於曆史長河之中了。趙地有山名赤城,亦有城名赤城,城因山起,山因城名。此城臣民皆為上古仙族後裔,其體質靈根多適於修仙悟道,城中人數雖少,然其靈根、秘法之質、量皆優於其餘眾道,故而在天下九道之排名倒也算是前列,為九道之四。

九霄之西為韓,韓有茅山道,善降鬼除妖,在凡間,此道名聲最為顯赫,然其修仙悟道之功法則稍顯遜色,自開山始祖飛升至今日少有渡劫者,故而實力亦稍遜於其它眾道,僅在終南道之上,為天下九道之八。

九國之蜀,在楚之西,韓之南。其境多名山險峰,上古秘境,其間山巒俊秀,風景優美,靈氣充足,故而強者隱世之地、先賢坐化之地亦多在於此間,此乃大機緣之地。眾山之中聲名最盛者為蜀山,國亦因此山而名。此山中有一道,喚作蜀山道,蜀山道者善劍,故而蜀山道法乃以劍悟道之道。此道對資質之要求甚低,中等資質亦能修煉至大成之境,然若要練至圓滿之境卻需要上等資質靈根甚至仙根道骨之支撐。其中層戰力甚多,而上層戰力甚少,故而蜀山道至今隻能勉強居於天下九道之六。

天下九道之首者乃五嶽道,五嶽聳立於魏,魏者,位處九霄之中央,乃四戰之地,與七國接壤,其國運不斷流傳至今蓋因五嶽之強盛,號令天下諸道,而使他國不敢進犯。五嶽者,泰、衡,華,恒,嵩五嶽也,五嶽非屬一派,乃五派之聯盟,五派教義,然道義相同,故而求同存異,合為一道,領袖天下諸道。

九霄之上其它修行之道亦有之,卻皆在偏遠蠻荒之地,如南之苗疆,西南之密宗,極西不夜城,極北鬥族,極東海族,皆有修行之法,異於眾道之法。更為險遠之處,至今亦無人至,或有至者而不得歸,其間秘密,需待今人探索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