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城衛軍有三萬人,大部分都是玄元境和黃元境修為,隻有城主是天元後期強者,還有三名天元中期的將軍,三十名地元境副將。
陽城散修五萬人。
總共是十萬人,其中天元境強者隻有十三人,天元巔峰一名,天元後期兩名,天元中期四名,天元初期六名,地元境界修士百名,玄元境修士萬名,其餘都是黃元境界的。
陽城衛隊內分成三股勢力,分別是烈陽宗,城衛軍以及散修,城衛還有些組織,其它人都是鬆鬆散散的,又由數千大大小小的小團體組成。
他們風餐露宿,馬不停蹄,浩浩蕩蕩的一路向大秦國的天門關而去。
一路上,到處是往來運送物資、兵器的馬車隊,還有別的城池的修士隊伍。
那些隊伍,多的有數百萬,少的隻有數萬,其中有服飾統一的宗門世家修士,有服飾各異的散修,還有無數徒步拿著棍棒斧叉的普通百姓。
陽城衛隊到達天門關前,已是這一年的十月,沒來的及修整,就被秦國統帥李岩派往天門關的一處防線。
天門關位於天門山內。
天門山綿延十萬裏,地勢突然比大秦國西南高出萬丈,就像一座萬丈的屏障,矗立在大秦國西南麵前一樣。
其中隻有三十個沿著山脈的地勢較低的峽穀可以通過,其餘都是極其陡峭的懸崖峭壁,連妖禽都飛不過去。
這三十個能夠通過的峽穀,統稱為天門關。
每個關口都有數百萬修士駐防,輪流上陣,修士負責抵禦熊族的進攻,普通百姓負責運送傷員、運送物資,修補防禦等等。
每天每個關口前都是刀光劍影,法術縱橫,廝殺震天。
每天都有數百萬修士隕落,血流成河,每天又有數百萬的修士補充到各個關口。
薑旭、蠻烈、蠻嬌三人所在的那處關口,叫做風陵關。
風陵關前有條氣勢洶洶的大河,風陵河,此時的風陵河水已是血紅色的了,散發著滔天怨氣。
兩岸都是平坦的沙地,有百裏長,十裏寬,此時那沙地也已是黑紅色的了,散發著滔天的殺氣和怨氣。
風陵關的駐防修士就與妖熊在這十裏沙地整日廝殺,寸步不退。
風陵關的最高指揮官,是天刀門一名長老,叫關偉,他負責風陵關修士的調度。
秦侯世子李雲負責普通百姓的調度。
每個新來的修士都發放一塊靈玉做的兵符,作為身份的標識,還能自動記載他們殺死的妖熊數量和級別,這些可以算作軍功,可以向秦侯或者天刀門和天劍門換取獎賞。
風陵關前是沒有大地魔熊參戰的,隻有數百萬普通的妖熊,每天都會有四五萬的妖熊會渡過風陵河,進攻風陵關,日落退去。
薑旭所在的陽城衛隊,在風陵關右路軍營歇了一日,第二日玄元境及以上的修士就被派往戰場,隨著經驗豐富的數萬名修士,共兩萬人負責風陵河右路的廝殺。
其中天元境修士二十多名,地元境修士兩百名,其餘都是玄元境的修士。
大秦國的軍隊有三個兵種,分別為術士、戰士、騎士。
術士全是有修煉術法的修士組成;騎士全是由有坐騎的體修組成,戰士是由其他沒有坐騎的體修組成的。
那一萬經驗豐富的修士,分為十隊,各有千名左右。
薑旭所在的陽城衛隊也被要求那樣分為十隊,薑旭、蠻烈、蠻嬌分在騎兵修士隊伍,蠻烈負責這一隊的統率。
剛出了風陵關,他們的右路就遇上了萬名妖熊,隻見那些妖熊個個有三米高大,吐著腥氣,嗷嗷的就向他們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