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台小學,
王北川上小學時,學校的班級數量,常年維持在十個左右。
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多的家長,想盡一切辦法將自家的孩子帶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
最不濟,也會送到縣城。
學生越來越少,為了方便管理,優化教育資源。
前幾年鎮上出台政策,把整個鄉鎮4、5、6三個年級的學生,全部集中到了鎮上。
“校長。”
應邀而來的王北川,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的校長。
“你是?”
老校長年過60,前幾年就已經退休。
幾天前,聽到村委會要免費給村裏的孩子開設輔導班的消息,他第一時間衝到了林國富家。
用他話說,就是廉頗雖老,依舊能幹兩大碗飯。
林國富稍加猶豫,就同意了老校長的請求。
除了老校長教學經驗豐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老校長還是他的小學老師,當年為了收拾不聽話的他,直接打斷了一根竹條。
他怕呀。
“這是王北川,咱們這次培訓班就是他出的主意。”
剛把歡迎隊伍組織完畢,恰巧看到王北川正在與老校長交流的林國富,上前接過老校長的話,說出了王北川的身份。
“我是咱們王家溝的,小學是在咱們村裏上的。”
“好呀!真好!咱們華夏有你這樣的年輕人....”
老校長是華夏的第一批教育者,他們很純粹也很熱愛自己的事業。
以前,王北川不理解他們。
但隨著年紀不斷長大,他漸漸的懂了。
華夏今天的偉大,離不開他們這些信念堅定的教育工作者。
“老師,鎮上的領導來了。”
林國富很了解自己的老師,看到鎮長的車出現在路口,急忙開口提醒。
“小夥子,以後隻要有需要老頭子的地方,盡管提。”
“咱們馬家台小學,可好多年都沒這麼熱鬧過了。”
“一定!”
王北川語氣堅定。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很傳統的歡迎儀式,學生分成兩列,在各自輔導老師的帶領下,喊著還算整齊的口號。
郭亞東下車,麵帶微笑朝著學生揮了揮手。
幾秒鍾後,林國富做了一個請的姿勢,鎮長一行人跟著他參觀起教室。
另外一邊,學生們則在國旗下排列出整齊的隊形。
郭亞東的講話很簡短,僅僅隻用了不到兩分鍾的時間,這大大出乎了下麵學生的預料。
馬家台村小補習班,正式開班。
鎮上很開心,因為這是一項工作亮點。
村委會很開心,又為民辦了一件實事。
家長很開心,大大的減少了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
老校長很開心,他又能再為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加輔導的大學生很開心,他們不用再為實習證明發愁。
隻有學生,受傷最深。
“北川,據我了解,很多企業都采用兩班倒、或者三班倒的方式來增加產量。”
“為什麼咱們北川酒廠還是每天隻上8個小時的班呀?”
北川酒廠,正在參觀酒廠二期工程的郭亞東,有些不解的向王北川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