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十六年。
大周皇帝頒發鐵大明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對丞相權力的變動限製。
鑒於丞相位高權重,限製任職年限,四年考核一次,不合格者當罷免,且連任不得超過八年。同時限定丞相提拔製度,丞相任職期限內,若無確鑿謀逆、裏通外國等違反大明律罪行,皇帝不得隨意罷免。
設中書省參知政事一名,分管吏部,以分丞相之權。
樞密院增設至樞密使四人,武職兩人,文職兩人,位同參知政事。保證了武職的上升通道,又不至於讓武將擅權。講武堂山長逢勤、原北軍都督車風被任命為武職首任樞密使。
中軍都督許義陽被調回西域,統管西域軍政,籌劃與哈薩克建立聯盟,共同應對準格爾和羅刹人。左軍都督李定國被改任中軍都督,負責京畿防備。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皇帝在為傳位太子做準備了。許義陽被調走,是因為皇帝暫時還不想見到太子在京師的勢力太大。
翟哲繼續回漠南草原狩獵,他不是愛好狩獵,他是給太子示範怎麼去當皇帝。天天呆在憋悶的紫禁城中,處理永無止境的朝政,並不意味就是個好皇帝。
皇帝經常在塞外巡遊,讓漠南草原越來越繁榮,也讓漠南和漠東蒙古各部不敢有異心。蒙古的王公們都辦起了馬場,牧民們變成了的農奴,隻是個無法逆轉的時代。
方以智辭去大祭酒一職,隨湯若望遠赴歐羅巴。
海船到達南洋時,他發現大周雖然禁止昆侖奴入境,但許多工坊坊主在南洋各地強占土地,強迫當地土人和昆侖奴種植水稻等各種農作物。這裏有富可敵國的漢人,也有一貧如洗的漢人,但都充滿了於勁。
南海都護府施琅睜一隻閉一隻眼,都護府的軍職也是人,也有**。昆侖奴和土人在他們眼裏就是可用的勞力,詔書改變不了腦子裏的觀念。
這還算好的,聽說孫可望在安南殺人如麻,緬甸等地國王走到都護府衙門前都是戰戰兢兢。但從每年從安南運往北京城的糧食隻會多不會少。孫可望為調回大周花了許多錢,宗茂罷相後,他終於如願以償。
“難怪大周能填滿所有的糧倉。”
掠奪果然是獲得財富最快的方式。
昭武二十二年,冬。
大周皇帝在狩獵時墜馬昏厥,在送回北京城中途中清醒過兩次,傳旨召見丞相張英、參知政事陳潢、樞密院使姚啟聖、逢勤。
回到北京城時,皇帝已經睜不開眼睛,但還沒斷氣,太子和幾位大臣都跪在靈柩前。
午夜時,紫禁城中靜悄悄,宮女和侍從都躲在角落裏。
皇城門外,侍衛們高舉火把身披冰冷的鐵甲跪在雪地中為陛下祈福。
皇帝終於醒過來了,精神狀態還不錯。太醫知道這是回光返照,皇帝大限將至,但是不敢明說。
翟哲張開臉,笑容像在雪地裏孤獨綻放的臘梅花。
“朕的時刻就到這裏了,朕已經做了能做到的一切,其他的無能為力。”
一個人能做的也隻有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