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震驚江湖的光明頂之戰後,張無忌心灰意冷,解散了明教,再次攜兩位妻子遠走海外。

三年後,周芷若為他產下一子,取名張明。

張無忌夫婦成婚二十多年來,始終膝下空虛,每思及此,皆悶悶不樂,深以為憾,此時終於彌補了這個生命中最大的缺憾,深感再無他求的幸福和滿足,心靈也有了寄托,便忽然厭倦了海外漂泊的生活,於是重歸中土,隱居在當年得到《九陽真經》的小山穀中。因為此穀四季如春,便為之取名長春穀。

從此以後,張無忌一家四口就在這遠離紅塵的美麗山穀中展開了一段如世外桃源般幸福寧靜的生活。男耕女織,與世無爭。

由於是中年得子,張無忌和周芷若固然對孩子疼愛之極,趙敏雖非孩子的親生母親,但對之寵愛縱容較這二人更甚,平時無論張明怎樣調皮搗蛋,都隻會視之為樂趣,連一句重話都不忍說。

張無忌也對此子寄予厚望,不僅親自教導他武功醫術,還延請了許多原明教中具有一技之長的人傳授他各種知識技能,要把他培養成文武全才。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時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轉眼間已是十八年過去了。張明也已長成為一位俊俏挺拔的少年,武功醫術也盡得張無忌真傳。

少年熱血,壯誌滿胸,自不肯困守於一地,碌碌終生。於是張明便想到江湖上闖蕩,去追求“仗劍天涯、快意恩仇”的生活。

張無忌卻對此極力反對,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江湖”的陰暗與險惡。當年的慘痛經曆讓他至今想來仍心悸不已,他實在怕兒子重蹈自己的複轍。

更讓他不願放張明出穀的原因卻是由於他從小受楊逍和韋一笑等人的影響,對那些曾與明教為敵的中原武林各派滿懷仇恨和怨毒,認為他們都是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並為明教的滅亡深感痛惜和不平,一心想著將之複興,並且為那些慘死的明教前輩們報仇雪恨。

如果他真的這樣做,那江湖上豈不是又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當年他之所以解散明教,正是因為不忍見“正邪之爭”永無休止的繼續下去,其後雖因日月神教的崛起而使這分苦心付於流水,但他也不願兒子參與到這可怕的鬥爭中。因此一直以各種理由阻止他出穀。

然而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件誰也沒有料到的意外改變了這一切。

有一次張無忌出穀采藥時遇到一個身受重傷的年輕人,便將之救回長春穀,用心調治。豈知此人傷好後非但不知感恩圖報,反趁張無忌再次出穀采藥之際,將他編寫的一部《光明冊》和《九陽真經》、《九陰真經》及記載《乾坤大挪移神功》的羊皮紙等幾部武學奇書偷盜一空。

張無忌發覺後又驚又怒又悔,心知若這幾部書流落到江湖上,還不一定會掀起多大的浩劫。當年江湖為了一部《九陰真經》而殺得血流成河之事便是前車之鑒。若此事重演,豈不是他的罪過。尤其失書中的《光明冊》,記錄了他一生所知所學,書中的“日月神功”乃他融合了九陽神功、九陰神功及武林其他二百多種內功心法所創,已是天下內功的極詣和總綱,其威力不言而喻。如若此書落到壞人手裏,所造成的危害恐怕會讓人難以想像。

不過他此時正忙於一種新藥物的研製,恰好到了成敗攸關的緊要關頭,實在分不開身,況且他已隱居多年,實不願再履江湖。遂隻好放張明出穀,讓他把書追回。

張明出山後,果然如張無忌所擔心的般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場鋪天蓋地、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