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風水名山,從古至今,便是出了名的。不因山高,隻因有仙人在此,有詩為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傳聞,曾有修真者寢於深山百年未出一步,每日與山水為伴,與鳥獸為鄰,除此之外,便是修道。忽一日,天空雷鳴大做,降下三道天雷壓至此處。未幾,一陣罡風吹過,空中一道光圈而至,便見一人影飛入空中,然落下滿天飛羽,久久未絕。從此傳為佳話,曰為羽化而飛升!
此語,古今有不勝數。
然各風水名山,又以峨嵋山為尊,亦不因山高,隻因此中有一門派,曰歸元宗,宗中千年內飛升前輩多達十數人!
……
可以說,隻要沒來過歸元宗的修道人士,定會認為歸元宗大如天宮,其內弟子多達萬人,宗中規矩森嚴,修行方法異與常者,故千年來才會有那麼多飛升的前輩。
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他們心中的聖地,完全沒有他們心中所想的那麼好。人,便是這樣,沒有得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不知道的東西才是最完美的,當你見過之後,便會不屑一顧起來!
那麼,歸元宗內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呢?就讓我們走近了來看看現在歸元宗內的情況吧。
……
歸元宗內幾乎一片安靜,沒有多少多餘的聲音,很難想像那大如天宮,其內弟子多達萬人的情景。
至於為什麼說“幾乎”和“沒有多少”,那是因為雖然挺安靜,但是還是有的!便也是這點聲音,擾了宗內的清靜。
“嘿!老道士,我說你把我抓來到底是為了什麼啊?”空蕩蕩的殿內,一個看起來年齡不足二十,穿著件道袍,長得眉清目秀的年輕人對旁邊唉聲抱怨道。
旁邊是一個老道士,和電視上的神仙差不多一個樣子,手上拿著個拂塵,披著一身長袍,白色的胡子掉得老長老長,看起來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隻可惜那張微笑的臉,看起來卻是要多猥瑣有多猥瑣。而此時,他正對著年輕人微笑道:“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年輕人聽著一陣泄氣,惱怒道:“我說你老道士,這幾天來,就這麼一句話,我問了你九十七遍了,你從來就是這麼個回答,你喉嚨卡帶了是不?還有啊!你明明穿著個道袍,卻總把這佛曰掛在嘴邊做什麼?我說你還不如去當和尚算了,在這當道士做什麼?”
老道士還是微笑道:“道佛兩家,雖修煉方法不同,但歸元結底,同數一脈,既然如此,老道將佛掛在嘴邊,又有何不可呢?隻是小兄弟你沒有看破這紅塵,才將這一樣東西看為兩種不同的形式罷了。”
年輕人想還口,但是又不知該從何說起,老道士這話聽起來雖然滿是漏洞,歪裏歪氣的:這道和佛兩個宗教,又怎麼會是一脈呢?但是仔細想想,卻似乎還真是這個理了,修道修佛者,皆為修真,為羽化成仙而修,為世俗滄桑而修,總之想起來還真是沒什麼破綻似的,但是年輕人不服氣,隻有從老道士說話的字眼裏摳出毛病出來,“哈!是嗎?老道士,可是,你也說了道和佛兩家同是一脈,意思便是這兩家是相等關係的吧?那你又為何將你自己的“道”放在前麵,而將和尚們修的“佛”卻放在後麵呢?這意思不是很明顯嗎?你自己都沒有將這世俗看破,又有何資格來說我?”年輕人哈哈一笑道。
老道士還是那一成不變的微笑,聽著年輕人的話,絲毫沒有改變什麼,一甩拂塵,便欲出口,忽而隻聽一聲洪朗的聲音傳來:“好!好!年輕人辯證得好啊!道佛道佛,明明是道佛兩家是一家,又為何將道至前,佛至後?哈哈……”
年輕人聽得一陣驚訝,這聲音雄雄厚厚,渾渾灑灑,聲大如雷霆,乍一聽起來便讓人以為說話之人就在耳邊,可是他雖然天生體質較差,但是幸得六識卻高於常人數倍有餘,卻是知道了這其中的所以:那說話之人,少說也在身邊數百米之外。而平常之人說話能傳出十數米之外便是聲大的了,又何來數百米的可能,這唯一的可能便是,便是這說話之人用了什麼特殊的法術將聲音凝固住後再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