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死後,委員長知道崔劍林又一次救了自己的性命,他大為感激,派人專門感謝崔劍林,崔劍林並沒有馬上回部隊,他和唐尚武一起回唐尚武在重慶的家,見了肖媽媽、李姐,肖媽媽已經知道肖月在南京戰死,她看唐尚武和崔劍林平安無事,而且聽崔劍林說唐玲在延安,非常高興。
戰爭還在繼續,島國人已經沒有發起進攻的能力了,崔劍林從重慶回到部隊,他知道戰爭在不久後結束,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抗戰之中國,因為雖然這裏戰火紛飛,但是遠方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在想著他,戀著他,他覺得自己無比充實,他想不出對於個人來說還有什麼比愛情重要的。
唐尚武也利用工作機會到了延安,他見到了唐玲,更讓他興奮不已的是他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愛人阿香,身穿八路軍製服英姿颯爽的阿香是多麼的自信,多麼的可愛,倆人在淚水中擁抱。
抗戰馬上就要結束了,這天,黃團長把崔劍林找到團部,崔劍林走進團部發現黃新廷和廖漢生臉色淩重的坐在桌前,他對兩人敬了一個軍禮,大聲道:“團長、政委,楊雨奉命趕到。”
黃新廷指著桌前的一個椅子道:“坐,楊雨同誌。”崔劍林坐了下來,廖漢生道:“這次找你來,是有幾樣東西給你看。”從桌上拿了兩張獎狀遞給崔劍林,崔劍林一看是兩份立功授獎的通告,一份是國民政府委員長親自簽發的,一份是八路軍總部的,立功人都是楊誌,崔劍林忙道:“這是楊誌的立功獎狀,團長、政委,楊誌現在在那。”
黃團長表情嚴肅的說道:“楊雨同誌,這兩份立功通告都是你的。”崔劍林大驚失色,他不明白黃新廷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於是問道:“團長,這是怎麼回事。”
黃團長道:“有一件事你不知道,真正的楊誌早就在1937年雁門關伏擊戰中犧牲,組織上看楊誌家裏情況實在艱難,就一直向楊誌家屬隱瞞楊誌犧牲的消息。”
廖漢生道:“那些楊誌的家書也是黃新廷團長自己含淚寫的,當國民政府的立功通告敲鑼打鼓誤送到楊誌家,楊誌媽媽看了立功通告,病都好了很多,已經可以下炕慢慢行走了,她並且發誓一定要見兒子最後一麵,可見,楊誌還活著對這個家庭是多麼的重要,於是組織上決定繼續保守這個秘密,所以八路軍的立功通告上的立功者原來的立功者本來是楊雨也改成了楊誌。”
黃新廷道:“從現在開始,楊雨就是楊誌,楊雨以後在組織裏的任何資料都將使用楊誌這個名字,隻是不對外公開。
崔劍林這才明白自己就是那個戰鬥英雄楊誌,自己就是那個失蹤英雄,716團裏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戰鬥英雄是那個在雁門關戰役犧牲的楊誌,卻不知道這個戰鬥英雄就是那時716團裏的一個叫楊雨的小兵,自己為什麼沒有在團裏的任何照片裏出現,因為自己根本就不是這個時空的人,所以即使照了相,也不可能看到真人。
八年抗戰終於結束,人們都在歡慶勝利,崔劍林卻總在想,雖然自己的前輩曆經坎坷,但是,他們最終還是贏得了勝利,拿自己那個世界的中國人的眼光來看這段崢嶸歲月,無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巨大變化,無論人們比以前享受更多民主和自由,有一點我們應當知道,我們不能有絲毫理由懷疑那場革命的正確性,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那場中國革命和美國的南北戰爭一樣同等偉大,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實現了人人平等,中國的革命解放了所有被壓迫的中國人,讓全世界的華人重新擁有了尊嚴,這兩場戰爭異曲同工,最大的共同之處就是他們同樣都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巍巍寶塔山,風和日麗,唐玲、馬雲、阿香三人在山上采著山花,魁梧英俊的崔劍林遠遠走來,崔劍林也不知道自己會到那裏去,他雖然想到重慶找劉君華,或許可以回到未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到那裏,他都會和唐玲在一起,永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