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那年,我的生命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影響了我二十幾年的人生,這是我當了媽媽後忽然有所覺察的,而在當媽媽之前,這件事一直潛伏在我的潛意識裏麵,影響著我與愛人的親密關係。
那是個冬天的中午,兩個大人在屋子裏聊天,一個4歲的女孩和同齡的鄰居兒子正貓著腰,鬼鬼祟祟地一趟一趟往房西邊的一個隱蔽的過道運著石頭……在選址的時候,兩個孩子先是重點考慮了廁所,這是比較安靜和隱蔽的地方,但是,還會有人來啊,於是經過四處偵查,他們選定了房西邊的那個角落。把石頭鋪平,“床”搭好了,男孩把褲子脫下來,女孩也向他露出了自己的私處,兩個孩子都好奇地觀察著:原來這麼不一樣啊!到底是哪裏不一樣呢?他們又進一步觀察著……這個東西有沒有味道呢?他們還相互品嚐了下——哦,有點鹹味,一點兒都不甜!這時候男孩讓女孩躺在“床”上,並且趴了上來,男孩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時,女孩的媽媽,已經出現在了他們身後。
女孩被媽媽拽起來拉到院子裏,媽媽用一隻手扯著女孩的胳膊,另一隻手揚起重重的巴掌,朝女孩的屁股就是一頓痛打:“這麼小,竟然幹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被打了幾圈之後,女孩哭著懇求媽媽:“再也不敢了!”因為女孩的媽媽很少打人,因此,那一次的嚴厲懲罰讓女孩刻骨銘心,隻記得羞恥遠遠超越了疼痛。
男孩和女孩再也不敢見麵,小小年紀,女孩就已品嚐到了孤單和沉重。不久,男孩一家搬到了城裏,遠離了這個村落。可是,女孩卻一直堅持認為,就是因為自己與他,做了如此見不得人的事情,他們一家才選擇的遠離,他們搬家是因為想遠離自己……罪惡感和內疚感壓如同一座大山壓在小小的女孩的心上。
幾年後,男孩的家人來老鄰居家探親,女孩的媽媽與他們熱情寒暄,女孩卻仍然在她們麵前抬不起頭來,不敢說一句話。男孩陪著母親曾在二十歲那樣來過故裏,女孩一直慶幸當時自己沒有在家,躲過了如此尷尬的見麵。當媽媽提起這個男孩的名字,已經成年的女孩依然因為羞恥而無法去接媽媽的話題。
又有幾年過去了,女孩結了婚,但卻總是感覺那事情很“髒”……當有一天,愛人輕鬆地談起他童年的性遊戲,女孩的心觸動了一下,但還是未能開口。直到女兒出生了,女孩晉級為媽媽,學習了發展心理學之後才了解:原來那行為與道德無關!與品質無關!多年的沉冤終於昭雪!
是的,我就是那個曾經背負沉重的心靈十字架的女孩。
這源於父母一代人不當的教育。當然,這與他們當時所處的社會時代背景文化有很大關係,所幸時代在發展,人性也越來越被尊重,而作為影響一個人人生最重要的早期教育也日益被各位家長所重視。
那麼,如何能從我們這一代人起,覺察到自己當孩子時候所受到的痛苦,而不要再以同樣的模式複製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呢?
我們作為父母,又如何能盡量給予孩子科學而又恰當的愛呢?
本書將與各位3~6歲的媽媽共同探討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