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浮生如夢(1 / 2)

第一章浮生如夢

"如得天下蒼生太平,吾背負一世殺名又如何"白起直視著眼前的秦昭王談談的道。"將軍不可,然將軍獨去孤家如何麵對天下蒼生"秦昭王悲切的道。"陛下,吾心意已決不必再勸"白起鑒定的道!公元前293年白起由左庶長遷任左更,出兵在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攻打韓、魏二國,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虜魏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再升任為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漆灰骨末丹水沙,淒淒古血生銅花。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攻打楚國,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前279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頃襄王逃離郢都,避難於陳。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白起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4年),白起又攻打韓國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3年),攻打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投降秦國,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上黨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國憤怒必攻趙國。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前262年),秦國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公元前262年春夏間迎來了白起最後一場大戰長平之戰,戰爭結束後用計坑殺趙國將士40萬餘人立定你他"殺神"的地位!後因趙國反間計被秦昭王賜死在鹹陽城10裏外。可誰又知道秦昭王是真的被反間計蒙蔽還是裝的了!曆史上的事誰又有資格評論對錯、秦始皇修築長城又是對是錯、漢王朝多次北上圍殲匈奴勞財傷民是對是錯?無外呼你的立場而言!

白翎金竿雨中盡,直餘三脊殘狼牙。

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蒿塢下。

風長日短星蕭蕭,黑旗雲濕懸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盡將羊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