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屋,劉滿山說啥都非要親手給小夥伴們倒水不可,讓小夥伴們一個個很不好意思,連連說“謝謝”。
大家落座後,劉滿山場長先問道:“你們地球上,是怎樣養牛的?”
“農村裏現在已經很少有私人養牛了,以前有的農民,家裏養一條兩條,既用於耕地,也用於賣錢。”蘇珊家就養過牛,說。
劉滿山問:“什麼,牛會耕地?”
蘇珊說:“幾十年前,主要是用牛耕地,就是現在,也還有極少老農民用牛耕地呢,就是給牛肩上套個枷擔,枷擔上綁著粗繩,一頭連在鐵犁上,人在後麵掌著犁頭,讓牛拉動犁頭耕地。不過,養牛很麻煩,還要專門的牛圈,就是要給牛一間屋子,光是搭個棚子都不行,要是鎖不住,牛就會被賊偷呢!這些年養牛的人很少了,大都用微型拖拉機耕地了。”
“牛拉犁頭,那很有趣吧?那有沒有一大群一大群地養牛的呢?”劉滿山像個小孩子一樣問道。
淩雲說:“我到專業養牛場去看過幾次,一般都是私人開的養牛場,一般養幾十條到一兩百條,都是搭的大棚子,棚子裏再做上關牛的柵欄,柵欄外放著食槽,牛嘴從柵欄空隙伸出來吃食。我去看時,見到的養牛場,全都是給牛喂的專用飼料,不過也要喂些青草,畢竟牛的食量很大嘛。”
劉滿山問:“那把斷了奶的小牛養到出欄,要多久呢?”
淩雲說:“一般半年到八個月。”
蘇珊說:“但我爺爺養牛那陣,完全長大要兩年多三年,教牛拉犁,至少都要等到一歲半了才能教。”
劉滿山說:“我們養的牛,從來沒聽說用來拉地,也都要養兩年多,也有長得快的,二十個月能出欄,地球上的養牛場,可真是神了啊?”
淩雲說就把地球上的飼料喂養告訴了劉滿山,說:“當然,好些牧區的私人,一家養個十來頭幾十頭牛的,還是以放養吃草為主,也要兩年以上才能長成大牛。但地球上的人,啥都圖快,圖多賺錢,市場上賣的牛肉,大多是速生牛的肉,口味就明顯不如草原牛肉了。”
劉滿山說:“我們養牛場,把山麓邊不算很陡的坡地全占了,視地形條件,分為五十畝、八十畝到一兩百畝不等草場,共有七個草場,每個草場都用鋼筋柵欄間隔著,每個草場都開有一扇門,每個草場裏都蓋有供牛過夜和避雨的棚子,我們長年養牛在二千頭到二千二三百頭之間,因為牛的習性是大牛都很愛護小牛的,所以大牛小牛是混養的。我們給每頭牛都編有號碼,每頭牛的肚子上和頸脖上,都套了一根有彈性的數碼帶,每頭牛的生長情況和每天的咀嚼次數,都會自動傳到場部控製室的電腦上,遇有咀嚼次數少於正常值的情況,係統就會報警,就說明該換草場了,或者該添喂草料了。哪些牛可以出欄了,係統也會自動統計,當能湊夠清溪屠宰場的收購車來拉一車時,就通知銷售部,銷售部就叫屠宰場來拉,我們就在現場一並辦理完出欄、交付銷售部、入庫、出庫和銷售的全套手續。雖說有七個草場循環使用,但到底每個草場還遠不夠大,就還是不夠兩千多頭牛吃,所以自然草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員工,就要添加草料,而這些草料,一部分是我們的員工去山上和水邊割草,主要還是來自農耕部,像稻草、玉米稈、紅薯藤、老菜葉之類,都用來養牛,所以我們就有很大的草料場。當正在放養的草場吃光了,下一個草場還沒長起來時,就主要是喂草料了。下一個草場長起來後,要換草場了,就把柵欄門打開,把我們養的四條牧羊犬放出去,讓牧羊犬把牛群從上一個草場趕進下一個草場裏。每一個草場的草吃光了,把牛趕到下一個草場後,都要鏟幹淨牛糞,用噴灌的方式,把水澆透,因泥地上浸有牛尿,再把水澆透,土壤就非常肥沃,草就會生長得很快。所以,我們養的牛,基本上接近於野生放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