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散文詩精選01(1 / 2)

翔於詩與散文之間的精靈——散文詩漫談

王劍冰

1

在文學領域裏,最簡捷自由的文體英過於散文詩了。

散文詩。可以說是詩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詩。它與二者有著必然的聯係,又介乎二者之間。它有著詩的靈魂及散文的外衣。

散文詩,可以說是一次解放,一次飛躍。一次成熟經過思想與藝術的多維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讀者喜愛的奇葩。

2

散文詩是屬於現代的,尤其屬於當代。

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生活的的變遷,使得文學之樹分枝成越來越多的文體,以滿足藝術與生活的需要。

詩的音韻格律及種種規約,由於不能適應時代的節奏及反映錯綜複雜的內心情感,而逐漸演化為自由詩、無韻詩;散文也從單一的文體分化出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雜談、隨筆、日記等等。所有這些,都發生了語言形式上的變化。

散文詩,正是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逐漸分離出來,更精微,更靈巧,更隨意。它不僅能達到詩與散文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好讀、易記,不難理解。

3

散文詩在內容和形式來說,更重要的在於內容,即詩樣的靈魂。

“詩意力求強化,內容力求濃縮,語言力求精練”(丁芒語)。含蓄、雋永、深沉、幽默、哲理、應是散文詩內容的主要特色。

每一章好的散文詩都應達到新穎、別致、巧妙、奇特,充滿理性與情感。讓人從中感受到知識的涵養與智慧的力量。

4

散文詩也應力求散文的真情感,應是心靈的火花、生命的體驗。

散文詩同樣是生活的一朵浪花。

虛偽、做作、矯情、無病呻吟、低調離彈都不應是散文詩的主導方向。

5

沒有詩人、散文家不涉獵散文詩的。

隻是自覺與不自覺罷了。

有成就的詩人中,我們常常能讀到他的散文詩,而散文作家的某些篇章,原本就是一章很好的散文詩。

冰心在談到散文詩的創作時說過:“腦子裏有一點詩意卻又懶得去找詩的格律,就趕緊用散文寫出來,於是就成了散文詩”。

冰心在新時期寫出的許多散文,都是這種充滿詩意篇幅簡捷的散文詩。

有人著詩不成高手,寫散文又伯耗精力,錯誤地以為把不成詩的句子橫排,即為散文詩。似乎就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取巧文壇的機會。

那便大大委屈了散文詩。

散文詩不能單純看成是詩的橫排或散文的簡縮。真正的好的散文詩並不好寫。

“散文詩作為一種古老而又美麗的文體,一方麵既然能夠多少世紀持續下來,而又顯得是一種稀珍的、稀有的文體,這主要由於散文詩具有一種嚴肅的文學品格,它對於自己的道德品格和藝術品格的要求,或者說對於作品內在精神的深刻意義和藝術創造的新穎和純潔性的要求,至為嚴格。它不能容忍自己成為平庸的散文以及洋味很重的詩”。

郭鳳在談到對散文詩的認識時這樣說。

他並且認為。盡管我國現、當代散文詩創作取得發展和出現新的特征,但是,散文詩作為一種稀有的文體及其作家,特別是專事散文詩創作之作家的稀有,這一情況仍然存在。而他本人,也是以寫散文為主,“近些年來,散文詩寫得更少”。

6

由於散文詩這種自由的文體,沒有誰能真正把它列入一個單獨的文學品種,盡管散文詩在不斷地擴大名聲。發展隊伍,以求形成陣勢。它還總是飛到詩歌的大堂和散文的會場舞蹈、歌唱。

基於此點,關於散文詩方麵的評論家寥若晨星,詩界和散文界也往往把它看成是副產品。很少有哪一個作者一開始就抓住散文詩不放的。

羅伯特有一段很精美的論述:尚無評論家為散文詩定出正式標準的這一事實是一件幸事。在某些聽不見高音的時刻,一隻狐狸與一個人就一起遊玩得最好。當放鬆並意識不到呆板的形式時,思想有時就優美地允許自己與某種在本質上同等優美的事物遊玩,而散文詩的優美就出現於那種遊戲中。

應當指出的是,有人在整理或編選散文詩時,由於對定義標準的不同認識和理解,以致把一些散文或小說充塞進去,不僅降低了散文詩的獨特品位,也使得散文詩隊伍參差零亂,給人簡單隨意模糊不清的印象。

散文詩同樣需要純潔隊伍。

7

散文詩是文學的雅座。

要獲取這個雅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並非一種適合於初學者的體裁。它在形式上沒有明顯的古代模式,不能以取得的形式為理由,帶著在其麵前的主題的極少楷模,它仍然需求完整,雖然它沒有明顯的優美的形體。讀者卻要求它達到優美(羅伯特語)”。

首先應該是新穎、別致,不落窠臼。

這需要聰慧的審視和靈感的期待。“散文詩人越是注意期待,散文詩就越是達到密集度;一章好的散文詩,如同—隻狼獾的爪子,以其始終如一的密集度使我們愉快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