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沿途所想(1 / 2)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高新去往淮南途中的所見所聞,與曹操在《蒿裏行》中的描述,別無二致,如出一轍!

事實上,高新很幸運!

雖然他初來到這個時代,就攤上官司,墮入了牢獄。

可接下來的際遇,略有波折,卻也有驚無險。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一直處於權力核心周圍。

雖然隻是個小小的醫者,沒有存在感,也沒什麼話語權。

卻一直不用擔心餓肚子!

可能有人會說,怎麼不擔心呢?

此前高新追隨天子東歸,不就經常吃不飽飯嗎?

您說的沒錯。

他隻是吃不飽飯而已!

但尋常百姓們,尤其是遭受天災人禍波及的那些無辜民眾,水米不沾牙,大多被活活餓死了!

災害、瘟疫和兵禍,如豺狼虎豹,要吃人的!

普通百姓,在尋常年景時,也就能勉強混個溫飽,沒有一點抗風險能力。

兵荒馬亂的,絕大多數人,都難逃死劫!

尤其是中原一帶!

先是鬧黃巾之亂,好不容易平定沒多久,又開始了諸侯割據,群雄逐鹿!

今天曹操打陶謙;

明天呂布打曹操;

後天劉備又與呂布幹起來了!

大後天,袁術也跟著大打出手!

兵馬所至之處,如同被蝗蟲啃噬一般,十室九空!

曹操說,生民百遺一,略顯誇張。

但高新沿途走來,路過的許多村鎮,確實不見幾個人影。

甚至有的村落,早已淪為一片廢墟,連根人毛也沒有!

慘啊!

太慘了!

高新雖是個山裏的孩子,卻生活在和平年代,哪見過如此淒涼悲慘的場麵?

簡直痛心疾首!

由此,他忽然想起了一個詞。

天時!

沒錯,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裏的那個天時。

高新看過三國演義,總聽裏麵的人提到天時一說。

尤其是司馬徽,曾經說諸葛亮逆天時而動,恐怕終其一生,難以成功。

這個天時,究竟是啥玩意?

或許,就是天道!

何為天道?

民心就是天道!

因而,所謂天時,即民心所向!

是人民的意誌!

總說曹操占天時,孫權占地利,劉備占人和。

為什麼偏偏曹操占據天時呢?

就是因為他有結束亂世,還百姓一個安寧生活的實力和能力!

老百姓希望衣食飽暖,過上安穩日子,這就是民心所向。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屢次北伐,六出祁山,不斷挑起戰端的做法,確實是逆天時而動

不得民心!

甭管他出師的理由多麼正義。

匡扶漢室,克複中原的口號,喊得多麼響亮。

窮兵黷武,肯定不對!

老百姓不想打仗,隻想過太平安穩日子,哪管皇帝究竟姓劉,還是姓曹?

誰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擁護誰!

誰就占據了天時!

三國故事,精彩紛呈。

但從整個中國古代史的角度來看,它隻是漢末時代一次短暫的分裂時期而已。

曹魏占據廣大的中原和北方地區,實力雄厚;

偏安一隅之地的蜀漢和東吳,則苟延殘喘,終究難免覆滅之運。

因此,高新不禁在想,若是當年赤壁之戰曹操打贏了,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