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穿越為王(1 / 3)

第一章穿越為王

雖然已經進入了九月,但天氣依然炎熱似火。密林沿著山脊向上延伸,漸漸的深入白雲中。一老一少兩人正穿梭其中,山勢越來越高,除了密布的灌木叢,根本不見路,偶爾經過山澗處,下麵朵朵白雲飄零,兩人如同行走在雲端。

如果你是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仰天窩附近的人,你一定會認識這兩人。老頭約六十歲左右,胡子有點花白,但身體健碩硬朗,眼光炯炯有神,背著一個竹筐,行走如風。這正是十裏八鄉聞名的行腳老中醫華老先生,走鄉串巷、解毒療傷、把脈紮針救過無數的人,被當地人稱為“活神仙”。

而老頭後麵的的青年年約十八,眉清目秀,壯碩異常,一身苗族少年打扮,手中一個藥鏟,腰間一個青色牧笛很是別致,正緊隨老頭後麵。

這個少年是華老先生撿的棄嬰,因為在山腳下撿來,所以老先生給他取名“小山”。小山讀完初中就輟學了,並非因為小山讀書不好,小山讀書過目不忘,聰穎異常,但讀完初中就堅決不上了,隨著老頭走鄉串巷,上山采藥,行走在這十裏八鄉治病救人,年紀雖小,可是針灸之術也頗有造詣。

華老先生知道小山堅決不去再讀書的原因有三,一是家中沒有錢,雖然替人看病,但很少收取診費;二是舍不得老頭獨自一人生活在這山林中,畢竟讀高中要到縣城去,就遠離了他;三是為了完成老頭的遺願,老頭表麵上是個“土中醫”,其實是苗族隱秘的製“蠱毒”世家,家傳一本《蠱毒經》。但在清康熙年間,祖宗嚴訓,後代子孫不許再研製蠱毒,因而隻剩下了這本《蠱毒經》傳到了老頭手中,從來沒有人實踐過。傳到華老先生這一代,老頭興趣大起,發誓要製出毒蠱,並因此終生未娶,整日鑽研其中。

小山作為他的幫手,也是極感興趣,整日沉迷其中,這本《蠱毒經》他整日翻讀,正背、倒背如流,一老一少樂此不疲數年,整日遊走在山林間搜取材料,可惜由於旅遊業發展突飛猛進,山林遊人眾多,藥材慘遭破壞,所需的藥草很難尋,所需的毒蟲也難抓,因而辛苦這麼多年,搜集配製最低級“蛇蠱”的材料,目前還差一味“蛇涎果”。

“爺爺。那個人提供的線索可靠麼,這個山脈中真的有‘蛇涎果’麼?”

“估計差不多,那個老鄉經常行走在山林間采藥,聽他描述的形狀就是蛇涎果。”老頭撫摸著一綹花白山羊胡,仰望著霧靄籠罩的山脈點頭道。

山脈最高峰一處絕壁上,中間突出一塊岩石,距離絕壁上沿約百米,距離下沿也約百米。此處約一席之地,僅僅傲立著一株一米高的碎葉植物,遠遠望去,植物中間一枚猩紅的果實如同乒乓球大小,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光暈流轉,異常誘人。

“哈哈哈,找到了、找到了!”一老一少站在絕壁下擁抱狂呼,激動的淚水順流而下。

“爺爺。你在下麵等我,我從絕壁背麵上去順下繩索,從上麵攀附到那塊石頭上采藥,你在下麵接應我。”小山拿出竹筐中的繩索,將藥鏟拿在手中,朝絕壁背麵走去。

幹這樣的活不是一次了,順下繩索,小山沿著峭壁攀附下去,來到了這個凸出的岩石上,小心的拿出別在腰間的藥鏟,小心翼翼的去采這株蛇涎果。

如果是別人可能隻采取上麵猩紅果實,可是小山在山間采藥多年,這株蛇涎果精華部分不但是上麵的猩紅果實,其葉子也很有價值,隻要不滅其根,明年還能長起來。

“哧!”一條手臂粗二米長的黃黑兩色環斑相間的金環蛇瞬間從凸出岩石根部的洞中竄出,朝小山狠狠咬來。

“小山,小心!”華老頭在下麵一看,一條黑影從凸出岩石根部竄出,小山正在低頭采藥,根本沒看到,華老先生驚出一身冷汗。一時興奮,竟然忘記提醒了,這種果實正是毒蛇的最愛,旁邊必定有大蛇守護。

聽到呼叫,小山隻覺得一陣腥風撲麵,在山林捕蛇多年,他警惕性極高,下意識急忙抽向腰間的竹笛,這是小山常用的捕蛇武器,專點蛇的七寸,多年的苦練,毫發不差。

“啊!”但手剛摸到竹笛,脖子上就一陣劇痛,大蛇已經咬了上來了,一聲痛呼,接著一陣眩暈,一個踉蹌墜落到了山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