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聽是指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隨身攜帶的媒體播放器,由索尼創造的Walkman為代表,鬆下,愛華等日係品牌,飛利浦等歐係品牌,Bose,蘋果等美係品牌見證了隨身聽的由盛到衰。用耳機播放聲音是其特點,屬於電子產品的一個種類。隨身聽最初隻有收音、磁帶播放或錄音功能,由於體積很小,攜帶時挎於腰部,多年輕人使用。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體積變得越來越小,演變的品種很多,包括CD、MD、MP3、MP4等種類,而隨身聽市場在創始的Sony-Walkman稱霸25年後,市場陸續受到以蘋果為主的MP3格式的侵蝕失去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世界上第一款隨身聽是由Sony公司於1979年研發出來的Walkman便攜磁帶播放器,標誌著便攜式音樂理念的誕生,而Walkman一詞也從此成為了便攜式音樂播放器的代名詞了。隨身聽的發展已有三十幾年了,期間不斷的湧現出新的產品。首先簡單的講講磁帶為播放介質的Walkman磁帶播放器。自從飛利浦公司在1966年發布了第一盒錄音磁帶以來,作為一種音樂存儲介質,它在市場上的普及程度已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而磁帶的價格也是在主流的4種隨聲聽存儲介質中最低。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當人們談及隨身聽時,首先映入腦海的並非 SONY 這一品牌,反倒是那個時代印刻著 aiwa 標識的隨身聽率先踏入中國市場,並以驚人之勢迅速走紅。回想往昔歲月,倘若有人能夠在校園裏手持一台愛華隨身聽,那簡直堪稱備受眾人矚目的焦點所在。特別是愛華所生產的耳機,更是曾一度呈現出近乎神話般的態勢。毫不誇張地講,可以斷言隨身聽領域乃是先有愛華而後才有 SONY 的存在。
對於這段曆史,王水生至今仍記憶猶新。據他回憶,愛華品牌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確切時間應當追溯至 1992 年,然而事實上早在兩年之前,即 1990 年之際,相關產品便已問世問世,起初主要麵向日本國內市場展開銷售活動。不過考慮到當時部分地區經濟增長迅猛,此類先進電子產品想必也會有所露麵。那麼問題來了:若是此刻投身於該行業的開拓與運營之中,是否有可能成功搶占先機、收獲豐厚利潤呢?如此看來,似乎非得親自前往廣州實地考察一番不可啊!
雖然現在已經擁有了隨身聽這樣便捷的工具,但至關重要的英語磁帶又在哪裏呢?要知道,直到 1983 年我國才重新恢複高考製度啊!短短七年光陰,究竟能夠培育出多少大學生呢?畢竟那時國家正迫切地想要推動經濟向前發展,而這些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們,大多數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如火如荼的經濟建設當中去。如此一來,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就顯得相形見絀、捉襟見肘了。正因如此,此時此刻學校裏的文科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選擇攻讀文科的學生數量也是寥寥無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師資源變得極度匱乏,而且即便是現有的那些英語老師們,其教學水平也著實令人不敢恭維。畢竟,1978 年英語科目才被正式納入高考範疇,許多人的考試成績甚至隻有區區二三十來分。就連那些身處大學校園的教授們,懂得英語的也是鳳毛麟角。歸根結底,這是由於當時中國和蘇聯之間保持著緊密的聯係,全國上下民眾所學的外語幾乎清一色都是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