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夜涼如水。
月色淒淒,輕瀉在山麓上,如泣如訴。凜冽的風吹來,透著寒氣,苦澀而悲涼,吹拂著孤寂憂傷的身心,驚起已逝的殘夢。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一白眉年老僧人神情落寞的望著遠天孤懸的一輪明月,喟然長歎:“十二年了。”瘦消的身影散發著濃鬱的悲傷的氣息。
山中無日月。十二年啊,白駒過隙般,時光竟是這樣不著痕跡的就流走了,端的是人世無常。
他低頭慈愛的看了看石桌旁正自埋頭苦吃眉開眼笑的童兒,臉上現出一絲愜意的微笑,滿臉的皺紋如波浪般蕩漾開來。
“徒兒,為師明日要赴一故人之約,難言歸期……”
“唔,唔,是麽?”童子忙不迭的夾著菜,嘴裏含糊不清的說。
老僧輕撫著童子的背端了缽清水給他飲下。
“為師修書一封,托付你於一洛陽老友,為師事後或去尋你。”
“我自己能照顧自己啦,你又不是第一次拋下我。”童子睜大眼嘻笑道。
老僧隻覺胸口一堵,回想起孩子曾在多少個舉家團圓之際,一個人孤零零守在這荒山上,不由一陣心酸。
“呃……。這次不同,怕是要久別了。”老僧語氣裏透出無比的淒涼。
童子忙著夾菜的雙箸停在半空中,他抬頭探詢的眼神望著老僧,明亮的眸子如星光閃爍。
老僧歎一口氣:“你誕於觀音出世日,可惜與我佛卻是半點無緣。入這紛擾紅塵經曆一番也好。雖然你今年僅十二歲,但英雄何嚐不能出少年呢?你要刻苦向上,莫要偷懶。不要再總借練功之際偷睡了。”
童子聞言,漲紅著臉埋頭拚命的扒飯。
“客居他鄉,事事要三思而動,慮及別人感受,莫要隻顧自己頑皮。”
童子鄭重點頭,心底生出不舍的念頭。
老僧望定童子略顯清瘦的身子,眼中充滿種種複雜情緒,好一會才收回目光,不無感傷地對他說:“你天生體弱,切莫恃武逞強。但若能盡己之能助人,亦勿惜力尤忌怯懦。”
“財色酒氣,最是傷人……”
“師傅……”
“哦?”
“你前生是不是女人啊?”
“劣徒!我打。。。。。。”
“師傅你動了嗔念了。”
“……阿彌陀佛”
“嘻嘻,善哉善哉.”
童子飛快的掩去眼角濕潤的淚珠,故做輕鬆的大口吃著飯菜:“師傅你可多吃點,下了山可就嚐不到我這天下無雙的好手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