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中位於市第二大鎮——係馬鎮。這個鎮貫穿南北,縱橫東西,交通便利,坐車去江城最多也就一個來鍾頭。正因為這個便利的地理條件,它的經濟建設和城鎮規劃搞的還挺不錯,一直排在全市第二名,僅次於市城關鎮。根據市遺史記載,傳說三國時期關公曾在此處係過馬飲過水,從而由此產生鎮名,即係馬鎮。現今,在鎮新華書店前,即通往江城去的十字路口正中間處,修有一座關公朝東躍馬橫刀銅像,其英姿甚是颯颯而又威武。市二中位於關公像的西邊半裏路左右,並不太遠。出了學校門右拐,就可以見到關公騎馬披袍的背影。
徐非家所在的鎮還在係馬鎮的更南邊,所以他們如果要去江城,也包括所有係馬鎮以南的鄉和鎮的人都必須經過係馬鎮。自然而然係馬鎮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圍繞這個樞紐也就逐步形成了一個集經濟、政治、文化及教育等為一體的中心。
順著關公像下來以南,是一條所有去江城的車都必須經過的主幹公路,公路兩邊有新華書店,長途汽車站,一間加油站,鎮政府大樓,市公安局支隊大樓,幾所鎮中小學,還有由許多紡織廠及棉紡廠構成的小型工業區,接下來就是大片居民住宅區和很大麵積的長滿各種農作物的農田。與這條主幹公路幾乎平行的是新街,新街還在二中的更西邊,即出了校門往左拐,要走一裏多路。新街兩邊店鋪林立,每逢過年過節熱鬧非凡。它也是整個鎮上最集中最大的消費買賣交易地段。這邊集鎮衛生院,電影院,劇院,卡拉OK廳,眾多間酒樓,小吃檔口,百貨商場,唱片音像店及書店等等,幾乎涵蓋了小鎮所有的消費娛樂場所。
關公像所朝的方向是東麵,距離兩裏路左右是一間國家二級企業——一零二七軍需品製造工廠。這間企業在行政上直接由江城市政府管理,隻是在係馬鎮借用地方。所以裏麵的工人90%以上原籍都是在江城,雖然來了這麼久,在農村環境裏呆了這麼長時間,但他們仍然改不了排他性,始終把自己看成是城市人,外麵的都是農村人。當然我們也不得不驚歎政府的宏觀調控所起的作用,居然能在一塊四麵都是農田和鄉村的世界裏,打造一個全城市化的小天地來。
隻要進過工廠裏麵的人都會看到這些隻能在大城市裏才可能有的事物和景象。裏麵工業區,生活區,消費娛樂區,員工醫院和員工子女學校劃分地清楚明白,井井有序,完全一副世外桃源般工廠城市,六七十年代那種工廠為家,家為工廠的共產精神還發揮著餘熱。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幾年工廠效益年年出現虧損,搞的國家年年還要拿錢出來填補虧損缺口。麵對這樣製度缺陷帶來的老大難問題,國家推行的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變換新思路,改善改變管理經營機製,尋求新出路的指導精神已經下到工廠內了。隨之而來,下崗分流的新社會現象在中國出現了。從此這些還自命為城市文化人的日子比農村的農民好過不到哪裏去了。
徐非和陳希在關公像下了車後,拖著行李徑直朝位於西邊不遠的二中走去。眼看學校離自己越來越近了,心情卻越來越激動和緊張了。剛跨進校門,一片嶄新的景象立刻展現在眼前了。一排有五層樓高、幾百米長的教學樓立在眼前。從一樓往上數分別屬於高一年級,高二年級,高三年級,電教室及各種實驗室。各層從左往右編排是(1)至(10)班,或者隻有(1)至(8)班。教學樓前麵是若大個運動場,每天早操就在這上麵進行,運動場正中間是兩塊籃球場。當然這隻是其中一個運動場,二中還有個校外運動場,四周都修有看台,西邊還修有主席台。學校每年的運動會都在這裏舉行,常常吸引鎮上很多居民前來觀看。教學樓左手邊是老師們的辦公大樓和學校圖書室,而它的後麵是兩棟學生宿舍,學生宿舍後麵則是老師們家住的宿舍樓,夾在兩棟宿舍樓中間的是學校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