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戰略決策,係統管理 這本書是怎麼“煉成的”
(一)
大學畢業的那一年,臨離校了,同學們都很傷感,天天喝酒,有說不完的話。
一天酒後,有一個不常見的別係的哥們摟著我的肩膀,情真意切地說: “我真的很羨慕你,又很擔心你,你個子不高,技術也一般,去了那邊你能行麼?”
看著他誠摯的雙眼,我深深地感動了,握著他的手,堅定地說: “放心,哥們一定行,個兒不高,技術不行,咱用嘴把他們侃翻。”
第二天酒醒以後,我隱隱約約地記得他說的話,感到很奇怪,就專門跑去問他: “什麼個子不高,技術也一般?”
他說: “你不是去美國打NBA麼?我聽別人說的。”
我哈哈大笑,恍然大悟,說: “打NBA?就我?你聽錯了,我是去美國讀MBA。”
(二)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在美國教MBA都快10年了。
這10年裏,學生來了,又走了,一批一批的。作為一個老師,感到最有成就的事就是看著學生躊躇滿誌地來,摩拳擦掌地走。這些學生中,有的找到新工作了,有的升職了;有的結婚了,有的生孩子了;有的去中國了,有的從中國回來了。我雖然不能和每一個學生保持聯係,偶爾聽到他們的消息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最有意思的是幾年前發生在足球場上的一件事。
我從小就喜歡踢足球,直到現在還保持著踢足球的習慣。在美國,我們有一個公司之間的聯賽,一共有8支球隊,每周都有一場比賽。我雖然不在公司上班,但有一個朋友請我去做他們公司球隊的外援。
我是一名中場隊員,而且喜歡時不時地插上進攻。因為是公司間的聯賽,第二天還要上班,所以我們一般踢得比較文明,動作不算大,身體接觸也不算多。
可是這一天,我們和附近的某家大公司比賽,我很快就發現對方的一名後衛對我特別“照顧”,經常把我鏟翻在地,整得我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在球門前也失去了應有的威脅。我對他“吼”了幾次,他也好像沒聽見一樣。
我不記得我們有沒有贏得那場比賽,賽後換鞋的時候,那名凶猛的後衛朝我走了過來,我趕緊把頭扭到了一邊,不願意搭理他,可偏偏地,他走到我身邊停了下來,我隻好對他尷尬地笑了笑。這時候,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大吃一驚。
他說:“姚老師,您好!”
在球場上,很少有人知道我是一名教授,他們都是稱呼我的名字,而且我敢確定,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
“你是……?”我張著驚訝得合不攏的嘴問道。
他回答道:“我是您的學生,一年前聽過您的課。”
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確實是我的學生,雖然我從來沒見過他。原來為了方便附近大公司的學生上課,我的課有一部分是通過衛星實時轉播的電視教學。學生在自己公司的會議室內聽課,我在學校的電化教室裏講課,教室裏和電視台一樣有好幾個攝像頭,還有一個導播。學生可以看到我的圖像聽到我的聲音,但是他們的會議室裏隻有電話,所以我看不到他們,但可以聽到他們說話、發言。
在回家的路上,我努力地回想著: “我當年給了他什麼成績?從今天他對我的‘照顧程度’看起來,好像是不太滿意啊。”
這是一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的例子,他們知道我長什麼樣,而我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從那天起,我要求我所有的學生在新學期第一節課的時候都要提供一張照片,好讓信息對稱,萬一將來和某一個學生在足球場上碰到,我就能把他認出來。
(三)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管理學的知識來解釋,用管理學的方法去解決。這是管理的真諦,也是生活的樂趣。
生活中如此,職場裏也是如此。希望讀者看了這本書能夠具有批判性的思維、理性的思考和尋找最優的能力,在生活中做一個睿智的人,在職場裏做一個優秀的人才。
不過,各位已婚男性讀者,切記不要把從本書中學到的管理學理念運用到家庭生活中去哦。
(四)
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王長剛、胡誌遠和陳靜毅編輯,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的王留全主編和宣佳麗編輯,他們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給予了大力支持並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議;特別是他們的敬業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我由衷地佩服。我的妻子楊曄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源泉,她是我每寫一章的第一個讀者,提供了細致的修改意見。由於時間關係,不足與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