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算情越傷12(1 / 2)

霄震天不止是名有勇有謀的將軍,處理事情非常清晰明確,還是個非常有遠見政治家。懂得皇帝真正的用心。皇帝是在試探他的政治野心。不管是將霄月嫁給楚逸寒還是現在,都隻是在預防霄震天,怕他做出格的事。必竟北燕不是一個大國。

但是霄月卻不懂,想到霄震天隻帶兩軍回泊羅,要是在路上遇到什麼危險,都不一定能應付的來!她很擔心,但現在又不是能說話的時候。

聽到霄震天的話,皇帝很開心,他看著所有人說:“霄將軍所言為國為民,實在有大將之風。朕同意你的觀點。隻不過,那三至六隊的兵符,霄將軍以為交給誰保管最為合適呢?”

霄震天似早料到皇帝有此一言一樣的說:“兵符是皇上的,皇上定奪。”

“嗬,愛卿說的不錯,既然是朕的,朕讓你說放誰那裏,就自己是聽你的。”

皇帝的話不再是推托的言詞,正中霄震天的下懷。

“謝皇上厚愛,臣且說說自己的想法吧。臣以為,三至六隊是北燕國本。國之根本托付給老將管理是應該的。但是這樣對朝中平穩不利。如今朝中人才倍出,太子殿下、四皇爺年少有為,均是不可多得國之棟梁之材。這軍隊駐於關內,續銳是小,養兵是大。兵中又分精兵與民兵。精兵續銳,民兵養植。這樣一來,可解養兵之難。又可緩解國庫之虛無。這兵養在關中還須掩人耳目,不得張揚。除非萬不得已,決不動用。臣以為,這兵符應一分為二,兵符統兵,虎符令兵。

統兵符加令兵符一起送達,方可調用大軍。這二符臣以必須分開來放。人選,臣以為,虎騎兵最早由尊四皇爺建立。不管後來是在嶽將軍手上,還是在臣手上,他的根本都不會變,此時遇聖和之世,軍心自然不穩,穩定軍心是眼前最重要之事。而這統兵符交由四皇爺是可定軍心的,單有統兵符,是無法調兵,有與無是一樣的效果。令兵符臣本是想交由太子管理,但又覺時至今日太子的位置十分穩固,放了反而起到反效果。倒不如將這令交由太子妃掌管,這令兵符不可統兵,不在合兵符調兵之時,是無任何用處的。且太子妃本就是霄家人,更能服兵。以上是臣之愚見,還請皇上做最後定奪。”

霄震天的話才說完,大殿裏隻餘死一樣的安靜。

霄月心底有種不好的預感,一時也說不上來哪裏不對,反正坐在那裏很不安穩,低著頭一直在想霄震天的話。總感覺霄震天有事瞞著她一樣,細細的想著他的話中是不是有其他的意思。

皇帝斂著眉頭,不知在深思什麼。

“本宮不答應!”

皇帝沒有說話,皇後倒是先發難了。

她臉色十分不好看,一副被人欠了十萬八千塊一樣。

霄震天心底冷冷一笑,不懼的眼神看著她說:“皇後娘娘,臣沒有記錯的話,後宮不得幹政。”

後宮幹政者,殺無赦。霄震天沒有說出這個眾所周知的話。

皇後聽後整個人都僵在了那裏,臉色蒼白,張嘴道:“本宮,本宮,皇上,本宮沒有這個意思。”

她是急糊塗了,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沒料到霄震天竟然這麼大的膽子敢頂撞自己,看來這個霄震天留不得!皇後一邊起著殺心,一邊無辜而驚恐的看著皇帝。

皇帝沒有看皇後,他向來對皇後就沒有什麼情感,也不指望她能有多麼大的才能去母儀天下,他要的隻是她的身份,幫他穩住天下罷了。至於幹政的事,她有心,也未必有這個能力。皇帝對這事是心知膽明的。

“霄愛卿說的法子倒是個最好的解決方法,隻不過若東傲臨起起戰。那一二隊可抗的住?”

對於皇帝這個問題,霄月是很清楚答案的,因為青鸞曾經問過她這個問題。

“回皇上,二月前紅纓軍一戰後,東傲三年內定是無法組織出能攻大燕之軍隊。且此次合約簽明,東傲三年內須向大燕入貢。此三年時間,泊羅可重新召兵,且東傲與泊羅這幾年爭戰。泊羅邊境有許多東傲的流民,他們大多均有心泊羅遷入,皇上隻須頒布一條法律,國民入兵重獎,東傲流民入籍為平民種地可免稅三年,種三分地,植一分公地,公地打獲糧用來養兵,這樣一來,泊羅自己有兵打仗且還省去國庫之虛,可謂是兩全齊美。”

霄震天作為一個將軍有這樣的治國謀略,皇帝十分讚賞,這一刻恨不得將他留於京都。但心底也知道,泊羅遠比京都更須要這樣的人才。除卻惋惜,皇帝也別無他法。

坐在楚逸寒邊上的霄月臉色蒼白。想著霄震天說的話,不正是自己當初青鸞問自己如何治理泊羅時寫的草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