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和它在一起(7)(2 / 3)

第二天,那兩隻也睜開了眼睛。我猛然明白:這兩隻是後半夜生的,同第一隻下午二時三十分生的相差近十二個小時。所以,第十三天,才是它們的第12。

我十分驚愕,被一個有智力的人忽略的一天,12卻牢記著。我隻是遺憾,我無力記錄每隻幼犬睜開眼睛的準確時刻。這樣,我就會弄清生命的刻度精密到什麼程度。

看似廣闊無垠的大地,看似安靜美麗的花朵,人類的空間,自由而且寬廣。其實,我們的周圍是縱橫的線條和無數的圈點,它們都是生命的軌跡和居所。我們人類在抬起胳膊的一瞬間已阻擋了多少生命的道路!在粗重的呼吸裏已摧毀了多少小生命的幸福的家!

之十一雕塑

在幼犬的身上還有一個神奇的部位,那就是耳朵。耳朵在出生時還不是耳朵,隻是兩塊很厚的桃形肉片。肉片下什麼也沒有。沒有耳朵眼。耳朵也如眼睛一樣,是在離開母體後發育的。

那兩片很厚的桃形肉片,是兩隻耳朵的毛坯。兩隻精致的如雕塑般的耳朵就隱匿在這毛坯裏。

那麼是誰一刀一刀將它們雕刻出來呢?答案是時間。我沒有去記,耳朵形成用了多長時間。但,它的形成比眼睛形成要用時多得多,大概有三個十二天吧。

耳朵的形成過程很緩慢,慢得看不出它的變化。這有如打穿一個隧道,隧道在一毫米一毫米地深入。

隧道使道路越過了高山,使道路邁向了遠方。它實際上是拓展了空間。這和小狗的耳朵一樣。耳朵形成了,有了聽覺。它忽然能聽到一牆之隔的另一個房間裏,母親的低低的聲音。於是它的空間擴大了,由一個房間擴展到另一個房間。

耳朵還有眼睛使一隻很小的狗在世界上占據了很大的空間。它們的世界由耳朵的聽力來劃定。並且,這個空間是移動的,它移到哪裏,它的世界就到了哪裏,它像月亮的影子,永遠存在著。

之十二遠征軍

三隻幼犬在充足的奶水的哺育下,眼睛睜開了,耳朵也長好了。當腿上的肌肉也能顫巍巍的支撐住體重後。它們開始有了生命的第一個理想:到巢的外邊去走一走。

我是在目睹了它們的一個個奮不顧身從大抽屜裏往外跳的時候,才明白它們的願望的。應該說,這一理想是純粹精神上的,抽屜的外邊並沒有它們的食物。它們並不為食物,而為食物以外的。小狗在一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了精神需求,有了探索的行動。當然,這一切都得在吃飽的前提下,食物仍然是第一需要,但要強調的是,它們有第二需要,甚至有第三、第四……

幼犬第一次邁出窩巢的腳步十分稚嫩,姿態極其狼狽。我多次目睹它們是如何離開那隻有圍牆的大抽屜,去實現它們生命的第二步的:它們先是用兩隻前爪搭住那抽屜的邊兒,然後一點點向外用力,後腿用力蹬著墊子,墊子有5厘米厚,導致身體重心前移,於是頭朝下跌下去,跌出去。但當它們從地板上爬起來後,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了那個呆了一個月的巢,理想在那突然的一跌後變成了現實。巢已在身後,而地板就在腳下,但,它們也許是太幼小了,太害怕周圍的一切了。它們沒有為這一成就而歡呼,而是轉身向回跑,它們急切地想回到那個它們費盡力氣跳出來的巢裏。

幼犬是在滿月的那幾天,第一次有了到巢外邊去的行動的,而在此前,它們除了吃奶就是睡覺,目光幾乎從不看巢外,即使看,目光裏也沒有任何欲望。

一年被平均(接近)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是一個月,在分割的時候,是不是參考了或依據了生命對這一時間長度的感應。

一個月後,幼犬跌出“圍牆”已不急著回去了,它們開始向著那個十平米的麵積邁動腳步。於是,我撤掉了抽屜,單將棉布墊留下,這樣,它們就在十平方米的世界裏自由跑動,玩耍,累了就到墊子上休息。

雖然十平米不算大,但它們在那些日子裏,對於房門一直保持著距離,從不接近。對於門外邊的空間充滿了不信任,甚至連一絲好奇都沒有。當我在房間時,它們愛同我玩,愛跟在我的身後。但當我打開房門出去時,它們齊刷刷地站在門口一米遠的地方,再不肯前進一厘米。

這一成規持續了有一個月。也就是在幼犬近兩個月大時,它們開始接近房門,並把目光從半開的門向外探望。

已經記不清是哪隻幼犬第一個走出了房門,來到了同臥室環境迥異的客廳。廳裏的地麵是瓷磚的,它們的小爪子在踏上地磚之後,一定是感到了強烈的不同。世界並不是一樣的,有的地方是木頭的,有的地方是瓷磚的。同樣,同它們跌出有牆的窩巢時一樣,它們對新的房間看了一眼,踩了一腳之後,就迅速地逃了回去。它們並不想在第一次就有所作為,來日方長。果然,第二天,它們又出來了,來到了完全陌生且冰涼的地磚上,又小心翼翼地走了幾步,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沒幾天,它們走出房門,到客廳裏的地磚上玩耍,就成了日常生活。地磚的花紋是多麼好看哪,在這上麵可以做些新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