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山作為方圓數百裏香火最勝的地方,自然有它的道理。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道君山有許多關於神仙的傳說,總結下來無外乎天仙下凡救孝子,書生夜讀遇狐妖之類,老人愛講,小孩愛聽,總之群眾基礎很濃厚,不論是做大買賣的,還是小本生意的,殺豬的還是宰羊的,家裏都擺著一座太上老君像,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在老君香爐前燒一炷香,“老君保佑我今天生意興隆呀!”出門大喝一聲,“兄弟們,拿上家夥和北城的那幫孫子拚了!”連地頭蛇都拜。
群眾基礎這麼好,就應該有座道觀什麼的,好讓善男信女進去拜拜。道君山正好有一座道觀,叫臥龍觀。這個臥龍觀可是大有來頭,裏麵可不是一般的畫符捉鬼賣糖丸的道士,裏麵都是貨真價實的修為者。
什麼是修為者?通俗地就是那些能使用各種神通的人,從簡單的五行遁,到降妖除魔,煉製法器等等,在普通老百姓看來能上天入地,都是些活神仙呀。也因此,慕名前來進香火的很多,一進門就喊一句,“我是來拜關二爺的!”弄得這幫修為者也是哭笑不得。沒辦法,觀裏抽出幾名弟子當知客,應付這些善男信女。並且發出明文告示:觀裏隻提供燒香,不提供算命測桃花等其他業務。這主要也是因為這臥龍觀家大業大,不在乎這幾個香火錢,何況修為者主業是修行除妖呢,煉個什麼法器的,都是真金白銀拿來換,見的都是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這可都是大買賣,那些江湖郎中的把戲,不入法眼。
那這些老百姓就不樂意了,心想:這信道還分三六九等呀,大老遠過來燒柱香討幾句彩頭也不行?正所謂,哪裏有抱怨哪裏就有商機。一位雲遊四海的徐半仙看出了“商機”,就在道君山十裏外的河陽鎮開了個看相測八字摸骨的半爿攤子,偶爾給他算準幾卦,摸不出底的也能說兩句,“這個要做個善人,和睦鄰裏才是正道。”都是些廢話,私塾的教書先生也會說,但是人就信這半仙。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他就火了。他也漸漸帶動整個鎮的玄學文化,他待的地方都成了風水一條街了,後來的陰陽先生來這條街擺攤,都要尊他一聲,“徐祖師!”交點禮錢,才能算在這街上站穩腳跟了。這當然也有不交的,徐半仙也不追究。
這河陽鎮有三大家族,趙、錢、孫,這三家壟斷了當地大部分的產業。趙家壟斷了木材,錢家壟斷了礦產,而這孫家,什麼也不做,就是“上麵有人”。這三家本來是誰都不服誰,聽說這徐半仙有些手段,都想拉攏一下。這徐半仙也有些本事,在三大家族裏麵周旋自如,左右逢源,三個家族都把他視為貴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三個家族都是一日未見徐半仙都跟死了親爹似的,徐半仙的風水事業就“勉為其難”地交給他的徒子徒孫們了,三大家族還給徐半仙在風水一條街蓋了府邸,氣勢磅礴,占了大半個風水街。
徐半仙的飛黃騰達自然引起了一些人不滿。有不少手裏會幾手小道法的江湖散人向徐半仙挑戰,徐半仙大多都推辭掉了,對三大家族說:“都是修煉之人,有點小成就不容易,毀了他的道行遭人怨。”三大家族都敬佩他有長者風範。實在是推不脫的,徐半仙會答應私下裏一起探討一下,一般第一天還趾高氣揚的,和徐半仙探討一晚,第二天都對徐半仙服服帖帖,當著眾人的麵下跪,懇求徐半仙收自己為徒。從此這方圓百裏沒人開命理攤不要到徐府投上名帖。
前一段時間還來了一位高人。是個西域番僧,手段異常了得。要和徐半仙比劃比劃,徐半仙也沒有多說,隻是請這番僧到府中小敘片刻。那番僧在徐半仙麵前表演了口吞鐵劍,噴火,最後還讓孔雀大明王的幻身出現,跟去的眾人無不為徐半仙暗中捏了一把汗,徐半仙嘴角帶笑,不住叫好,仿佛自己是個看客。
“小僧聽說半仙道行高深,可否露兩手給小僧及眾位看看?”那番僧輕蔑地笑道。
徐半仙微微一笑,慢慢提起一茶壺給番僧加水,“這是今年的新茶,大師嚐嚐。”就這個倒茶的動作,番僧驚倒了。這杯茶倒了半個鍾頭,水還沒有倒完,而茶杯也一直不滿。那番僧囁嚅道:“別…別有洞天?”茶水也沒喝就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