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九卿出崖(1 / 3)

公元前957年,十一國戰亂已經持續了半個百年,硝煙彌漫,屍橫遍野。小國百姓再已無力四處奔波、逃命,對於死亡已經不再畏懼,一切聽天由命,與活著相比,他們更希望死去,死了就不用再逃了,死了就可以鬆口氣了。壯丁全被征召入伍、戰死沙場,家中孤寡老人、婦孺幼子悲痛欲絕。哭喊聲、尖叫聲響徹了國家的每一個角落。朝中大小官員都已經逃的逃、躲得躲,往日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早已經去無蹤影。在國家滅亡之際,麵對迎麵而來的敵國大軍,苦難中的百姓沒有絲毫躲閃,反而都衝著刀刃而去,想死個痛快,人生已了無牽掛,活著反而受罪。塵世間的戰爭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暫時的和平隻不過是下一次戰役的休整期,歇足了,便又要戰了。就這樣,一個個的小國相繼被吞並了,羌國作為最後一個倒下的弱小國家,氣數已盡,無力回天。這一年,遼闊的中原大地上,形成了屬國、爲國、襄國與鍚國四國抗衡的局麵。

話說襄國,可謂是四國中國土麵積最小的國家,不僅國家小,人口也少,但資源倒也充足,能夠做到自給自足。該國君主和人民向來喜愛和平,從不涉足鄰國領土,幹涉其他國家的政事,並與周邊國家長年保持著友好相處、互通有無的親密關係,老百姓的日子也就過得平靜安寧的。但戰爭終究不允許它們過得如此舒坦,其他三國的咄咄逼近,四處吞並,逼得襄國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國家的安危,好在四麵環崖的有力地勢使得其他三國不敢輕易冒犯,換來了一時的相安無事。但暫時的和平並不能說明什麼,敵軍來犯是早晚的事。為了國家安危,襄國希望同鄰國達成了互助抗敵的協議,以保國家安全,不料兩個鄰國君王稱自願歸屬襄國,隻求襄國能善待自己國家的百姓。襄國的老皇帝其實並不想接受兩個弱小國家,不僅增添不了多少兵力,反而會拖泥帶水。但戰時情況緊急,多一份力量就多一陣平安。果然,當襄國“吞並”周邊鄰國的消息傳到其他三國君主的耳朵裏時,行進中的大軍果然都停下腳步,沒過多久就收兵歸國了。這一年的年末,其他三國都發出停戰聲明,希望與其它三國能夠友好相處,表麵上看來,百姓又可以過一段安寧的日子了,但暗地裏,每個國家都開始各自行動了。

公元前958年,正月十五,襄國新皇帝孝武帝許昊登基。

新皇帝登基對於襄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人生中最神聖、最美好的一天。在這一日,襄國的大街小巷都會擠滿人群,都是前來購買平日裏很稀罕的東西,女子最愛的脂粉、簪子、布料等都是從其它國家長途跋涉運來的,還有男子們最熱衷的匕首、弓箭、刀槍等。此外,在這樣舉國歡慶,隆重盛大的日子裏,還會邀請很多異域客人前來參加、祝賀,順便帶來很多奇珍異寶謹獻給新皇帝,以表友好之情。不僅如此,今日,老皇帝還會親自帶著新皇帝來見見自己的子民,向子民傳達自己決心,誓死守護這片土地,並帶領子民一起到祖宗皇陵,舉行宏大莊嚴的祭祖儀式,儀式結束後,則是整夜的載歌載舞。這樣的日子裏,老百姓可以放下一切手頭的事情,專心享受這美妙的一天,但他們更多的是下功夫為這樣一個可以大賺錢的日子做準備,這樣後麵的日子就會過的更加舒坦一些。可就在一切進行順利,祭祖儀式剛剛結束的時候,發生的一件可以震驚整個中原的大事,老皇帝不見了,而坐在老皇帝馬車裏的卻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

由於事發突然,為了不驚動百姓,引發不必要的慌亂,孝武帝下令封鎖消息,把馬車中的女子秘密帶回皇宮並親自審問。孝武帝憂心父皇安危,借招待各國使臣為由,快馬加鞭趕回宮裏,一回宮便把女子帶入自己寢宮暗室裏,將其綁起來,但並未施刑,而是直接詢問父皇下落。女子沒有絲毫懼意,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皇上無須擔心,太上皇很好,他老人家讓我轉交一封信給皇上您,信就在小女身上,麻煩皇上幫小女鬆綁,小女拿予您看便是。”孝武帝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神秘女子,總覺得她不像是在說謊,但作為深宮長大的人來說,防人之心不可無,於是考口道:“朕為何要信你?”說完便慢慢走向這名女子:“給我一個足夠充分的理由,不然我就自己搜了。”女子輕笑:“皇上乃九五之尊,要以德服人,並不會隨便輕薄一名小小女子,而且,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我是唯一一個知道太上皇下落的人,皇上要是真擔心太上皇,就不會與我耗時間,此事拖得越久越危險,皇上您說呢?”“朕這裏多得是刑罰,還怕你不說?”女子慢慢靠近孝武帝的耳邊,小聲說:“皇上不妨試試,小女可是清清仙人一手調教出來的,屈打成招是不管用的。”說完便咯咯笑了起來。其實,在皇上聽到清清仙人這四字時便了然了,於是退後一步,向女子微微頷首說道:“得罪了。”轉身又吩咐貼身的蘇公公道:“快鬆綁,上茶,擺駕德宣殿,吩咐禦膳房......”話還沒說完,就被姑娘打斷了:“皇上不必勞煩,這裏談話再好不過了,不過我有些話要私底下皇上說,不知皇上能否......”女子話裏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皇上了然,轉身向跟來的太監大臣們吩咐,你們先退到暗室外去。女子來曆不明,至少大臣們不知道女子是清清仙人的徒弟,心中難免有些不放心,欲上前勸阻,但被皇上阻攔了,也就沒再說什麼,隻說讓皇上隨時吩咐就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