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多出現在夏季,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飛蟲。其種類繁多,全球約有3000種。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蚊子的分布很廣泛,除了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其中,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基本情況
蚊子
蚊子是害蟲,其壽命很短,雌性為3~100天,雄性為10~20天。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觸角呈絲狀,觸角毛一般比雌蚊濃密。雄性蚊子的食物來源主要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動物以吸食血液來促進內卵的成熟。
蚊子唾液中有一種特色物質,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的作用,它能使血液更快地彙集到被叮咬處。被蚊子叮咬後,被叮咬者的皮膚常出現紅包和發癢症狀。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實上應該說被蚊子“刺”到了。蚊子無法張口,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它其實是用6枝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這些短針就是蚊子攝食用口器的中心。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蚊子還會放出含有抗凝血劑的唾液來防止血液凝結,這樣它就能夠安穩地飽餐—番。當蚊子完成這一係列動作後,就會飄然離去,會留下一塊紅腫的癢包,但是,癢的感覺並不是因為短針刺人或唾液裏的化學物質而引起的。我們會覺得癢,是因為體內的免疫係統在這時會釋出一種稱為組織胺的蛋白質,用以對抗外來物質,而這個免疫反應引發了叮咬部位的過敏反應。當血液流經被叮咬處時,組織胺會造成叮咬處周圍組織的腫脹,此種過敏反應的強度因人而異,有的人對蚊子咬的過敏反應比較嚴重。
蚊子叮咬一次吸允的血液大約是五千分之一毫升,每次飽餐一頓之後,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裏範圍內活動,不過最遠活動距離可達180公裏。每隻雌蚊子一生產卵總數約為1000~3000個,它們一般把卵子產於水麵,兩天後孵化成為水生的幼蟲,幼蟲以水中的藻類為食,它們經曆4次蛻皮後才成長為蛹,漂浮在水麵上,最終蛹表皮破裂,幼蚊誕生。蚊子的衍變過程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蟲期5~7天,蛹2~3天,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7天,整個世代1~2周左右。
蚊子的種類
蚊子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總的可以劃分為三大類:按蚊、庫蚊、伊蚊。按蚊成蟲的特征是翅大多有斑,身體大多是灰色的,大多在夜間活動;庫蚊成蟲的特征是翅大多無斑,體色是棕黃色,身體在停留的時候,往往與停留麵保持平衡狀態,平行狀態,它的活動也大多在夜間;伊蚊的成蟲沒有斑,身體多為黑色,而且有白斑,喜歡白天活動,因此我們在室內,或是陰涼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這類蚊子來襲擾。
蚊子主要是通過吸血來傳播疾病,雄蚊不會吸血,而雌蚊必須靠吸血來促進其卵巢的發育,繁衍後代。雌蚊多在羽化後2~3天開始吸血,溫度、濕度、光照等多種因素可影響蚊子的吸血活動。氣溫在10℃以上時開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庫蚊多在夜晚吸血。有些蚊子喜好人血,而有些蚊子則愛吸家畜的血,但沒有嚴格的選擇性,因此蚊子可傳播人獸共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