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蟬又名知了,全世界約有1500種。體長2~5公分,有兩對膜翅,複眼突出,單眼3個。雄蟬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動膜時能發出響亮的聲音。多數北美蟬發出有節奏的滴答聲或嗚嗚聲,但某些種的聲音甚動聽。通常情況下,蟬會發出三中不同的鳴聲:集合聲,受每日天氣變動和其他雄蟬鳴聲的調節;交配前的求偶聲;被捉住或受驚飛走時的粗厲鳴聲。
蟬的生活習性
蟬大多分布在熱帶,棲於沙漠、草原和森林。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最大的蟬體長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每到夏季,蟬都會在樹上叫得響亮,它們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在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
蟬根據其種類的不同,會有形狀相似而顏色各異的情況。蟬的兩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種群的原始特征。蟬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種被稱作“雙鼓手”的蟬。它的身體兩側有大大的環形發聲器官,身體的中部是可以內外開合的圓盤。圓盤開合的速度非常快,而抖動的蟬鳴就是由此發出的,不要小看這聽上去缺少變化的聲音,它要比叢林金絲雀的叫聲大得多。
蟬蛹會在土地裏度過其前兩三年,或許更長一段時間。然後在某一天破土而出,憑著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樹爬上去。蟬蛹經過幾年緩慢的生長,作為一個能量的儲存體爬出地麵。它用來挖洞的前爪還可以用以攀援。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蟬蛹的前腿呈勾狀,這樣,當成蟲從空殼中出來時,它就可以牢牢地掛在樹上。蟬蛹必須垂直麵對樹身,這是為了成蟲兩翅的正常發育,否則翅膀就會發育畸形。蟬蛻皮過程中,會以蛹的外殼作為基礎,慢慢地自行解脫,就像從一副盔甲中爬出一樣,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蟬將上半身從蛹中退出後,就會倒掛著使其雙翼展開。在這個階段,蟬的雙翼很軟,它們通過其中的體液管使之展開。體液管由液體壓力而使雙翼伸開。當液體被抽回蟬體內時,展開的雙翼就已經變硬了。倘若蟬在伸展雙翼的過程中受到了外界的幹擾,那麼,這隻蟬將終生殘廢,也許根本無法飛行。
蟬在幼蟲時期生活在土地裏,靠吸食植物根部汁液為生,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一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羽化,7月下旬,雌性蟬開始產卵,8月上旬正值產卵盛期,蟬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蟬羽化後的壽命約為60~70天。
蟬在產卵時會先用產卵器將樹皮刺破,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中,造成爪狀卵孔,然後產卵於木質部內。每個產卵孔有卵6~8粒。一個枝條上所布蟬卵,多者達90餘粒。此蟲嚴重發生地區,至秋末常見滿樹幹枯枝梢。所產的卵到次年6月中旬孵化。幼蟲孵出後,由枝上落於地麵,隨即鑽入土中。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幹年,共蛻皮5次。幼齡幼蟲身體多為白色或黃色,很柔軟,額顯著膨大。老齡幼蟲的身體比較堅硬,呈黃褐色,翅芽非常發達,頭頂至後胸背中央有一道蛻皮線,為羽化成蟲時的開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