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配合攻擊,端的是精妙,四人的攻擊時間和方位上都是有前有後,封死了鬼首所有招架的角度。所謂雙拳不敵四手,鬼首現在麵對的可是八手八腳。
鬼首神色如常,雙足離地,雙腿筆直向前直伸,左掌拍在攬雪的小腿上,右拳擊在攬月足底。上身前傾,頭幾乎已貼上了膝蓋,又借攬雪和攬月的足力向後飛去,不但閃過了攬風的腿,更直接從攬花的手臂下鑽了過去。
鬼首這一下奇詭無比,身法移動角度隻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懷攬四老心中驚訝萬分,原本笑嗬嗬的臉在這一招過後全都變得凝重起來。之前流雲川已經說過,四人呼吸悠長,大異常人,都是內家高手。出手這幾下,每招都是內勁十足,拳腳未到,勁風已可傷人。懷攬四老以前的對手雖然也不乏高手,但是在這種近身搏擊中,往往吃了這種硬碰硬的虧,畢竟一個打四個,內功再強,也處於下風。
可是,今天他們碰到了一個能輕描淡寫化解他們所擅長的進攻手段的人。鬼首雖在懷攬四老的近身強攻下被迫正麵抵擋,但卻是連消帶打,借力打力,懷攬四老總是感覺有力使不上。
懷攬四老經過幾招的試探,已經知道了眼前這個年輕人不簡單,非常的不簡單。
所以他們用出了看家的本領——懷攬亂捶陣。
這套合攻功夫是他們自創的,一經展開,四人分站四角,把對手逼在中央,拳腳同時快速攻擊。一般人可能會想,四人同時攻擊一人,當然是圍住一通亂打,有什麼奇怪的。但是有一點需要了解,那就是一個人的空間到底有多大。
如果是以兵器搏鬥,那就罷了。但是近身拳腳功夫,範圍極小。你的一拳一腳遞出,可能打到的可不一定是敵人,而是自己人!所以在沒有默契的情況之下合攻一個人,往往會因為舉手抬足之間的顧忌而使速度大打折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在看很多人在群毆一人時總是等一人出手完成後再跟進出招,而不是兩人同時出招,因為這樣自然威力會大一些,其實並非不想,而是不能。
當然如果經過了配合的訓練,這種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於是就有了所謂的陣法。陣法的演練第一要處理好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高速的戰鬥中保持好自己和同伴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要恰到好處,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使圍攻之中的間隙過大,給對手一定調整的機會,太小又不利於速度的發揮,而評判一個陣法是否精妙也就在於配合的完美程度,一句話概之就是打擊速度與契合度並重。
但是懷攬亂捶陣並不完全依照以上的標準,事實上,四老之間的攻擊間隙很大,如果站在陣外看,會覺得他們的配合很差勁。但是,如果再看一會,會覺得更奇怪,因為陣中被攻之人在這麼大的空檔之下,卻一直甘心處於四人的攻擊範圍之內!對此的唯一解釋是,那些看似空檔的地方並非空檔。
其實懷攬四老做到這點很簡單,他們在進攻時不光在拳掌腿腳之上布滿真氣,更用真氣在自己的身體四周形成了一個氣場。懷攬四老的真氣修為登峰造極,甚至達到了聚氣成形的境界,所以他們的配合就是使用各自的真氣把敵人壓製在一個他們算準的位置來攻擊。
不過這種打法也有一個先天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對真氣的消耗太大。饒是懷攬四老內功驚人,也隻能維持片刻。真氣成形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之前所有的攻擊都隻是要把對手困在一個位置,直到所有的準備都做好,懷攬四老就會進行最後全力的一擊,在磅礴真氣的衝擊之下把敵人轟成肉餅!
這一刻終於來了,懷攬四老已經運起了全部的功力,四人全身上下隱隱有霧氣繚繞,那是至陽真氣蒸出的水汽。四老八掌齊齊推向鬼首,一聲大喝:
“懷攬天下!”
“懷攬天下”就是懷攬亂捶陣的最後一擊!
懷攬四老每個人的功力肯定不能獨步天下,但是四個人的功力加起來再想超過他們的人可能也有,但決不會是一個隻有二十左右的年青人,鬼首也不可能。
鬼首憑自身功力根本無力硬接下這一掌,但是懷攬四老又長了見識,原來天下還有如此破他們合力一擊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