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從前,有禦史說要彈劾常瑁,常瑁隻會報以蔑視的微笑,區區酸腐文人,想用刀筆治罪本公,再等一百年吧。
但這話從陳霄嘴中說出來,分量就大不相同了,有生以來第一次,鄭國公對《大明律》產生了敬畏。
魏國公趕緊出來打圓場,主要是怕被常瑁連累,連忙對陳霄道:“陳大人息怒,以本公所見,此戰乃是陳大人與鄭國公配合默契,才引的伯顏猛可入甕,從而一舉擊殺金帳汗國統帥,如今大軍勝局已定,陳大人總不希望自己誅殺伯顏猛可是被同僚暗算導致的吧,那樣不但朝廷難看,陳大人的功勞也不免大打折扣啊。”
薑不愧是老的辣,魏國公這番話簡直大局觀爆表。
如果說常瑁暗算陳霄,妄圖借刀殺人,那陳霄反殺伯顏猛可就是為了自救。
但如果說陳霄與常瑁合作,偽裝成內部不和,互相暗算,麻痹伯顏猛可,那陳霄的行為就是不惜以身報國,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的大智大勇之舉。
聽了魏國公的話,陳霄感覺大開眼界,原來這幫將門勳貴不是不會動腦子,而是從前懶得動腦子,也是,人家靠耍橫就能壓的文官喘不過氣來,自然不屑於玩心眼兒,多累啊。
今天陳霄才知道,人家魏國公不僅僅是跋扈的開國元勳,更是個和稀泥的高手……
陳霄感覺自己在對方麵前,才是個隻會憑借武功跋扈的鐵憨憨,看看人家魏國公,仿佛突然就變成了文官的形狀。
淦!
陳大人在心裏狠狠的爆了一句粗口。
確實如魏國公所言,真實的版本遠遠比不上魏國公口中的那個版本,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朝廷而言。
前一版自己像個笑話,而後一版的自己簡直是忠君報國,人臣表率,拜相不足以酬其功,封侯不足以旌其勇。
而對朝廷來說,對金帳汗國大勝之後,卻反而要查處統兵大將,不但影響軍心,也會被藩屬群嘲。
陳霄知道第二個版本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他更加明白,如果選擇後一種,那自己不但得放過鄭國公常瑁,反而還要讓其光榮還朝,領功受賞。
好氣啊!
真想一招三分神指,給這姓常的來個千年殺。
不過陳霄還是忍住了,他也必須忍住。
因為他意識到,如果自己真的對鄭國公動手,大明朝文武的表麵和諧將徹底被撕毀,雙方撕破臉後文官集團將迎接將門的瘋狂反撲,無休止的內耗將進一步消耗大明的元氣,而文官通過約束將門,寬刑減政,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朝廷內部的紛爭塵埃落定之前,將會無限期的擱置。
既然如此,不如保持威懾,手裏攥著鄭國公的把柄,不論是對陳霄自己還是文官集團,都更加有利。
你是個成熟的政客了,要學會妥協的藝術。陳霄默默在心中塗了個槽。
爺的青春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