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金帳汗國的四位斷後武者眼看大明高手紛紛閃避,明顯是想等著他們燃燒武道元神之後元氣大傷再動手。
四人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一抹決絕與慘然,看來今日就是回歸長生天的時候了,四人心中想到。
下一刻,四人分別衝向四個大明高手較為密集的方向,然後同時引爆了自身的武道元神……
轟的一聲巨響,平底升起小型的蘑菇雲,四名化神境武者的武道元神一起爆炸,威力極大,不少大明高手都被衝擊波及,明顯受了內傷……
還好大家早有防備,躲閃及時,受傷都不重,相比於今日取得的戰果,這點傷不算什麼。
此戰不僅圍殺了四萬金帳汗國的先鋒騎兵,更是斬殺了四位煉神境的武道宗師。
初戰告捷!
戰後,鄭國公常瑁下令大軍打掃戰場,就地休整,等著魏國公徐輝率領中軍趕來。
魏國公在後麵接到消息,對於第一戰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戰果也十分高興。
旗開得勝,首戰告捷,對於穩定大明邊關軍民的惶恐情緒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進一步堅定朝中對戰勝金帳汗國的信心。
所以魏國公難得的在報捷的奏章中對陳霄大加褒揚,畢竟陳霄乃監軍禦史,有專奏之權,想掩蓋人家的功勞也不太可能,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換得陳霄不要找他們的麻煩。
陳霄同樣寫了自己的奏章,表揚了三軍將士的功績,同時,他還給京中的兩位宰相寫了封密信,將北伐中看到的各種情況詳細描述,並促請朝廷盡快收容逃難的邊關百姓,以免他們成為流民。
接下來,朝廷大軍繼續北上,很快到了大明河北道負責鎮守邊關的雄城幽州……
幽州城建在橫絕邊塞的燕山山脈的峽穀之地,城高十丈,牆厚三丈,以玄武石堆砌而成,十分堅固,易守難攻。
且幽州北控大漠,南接中原,實乃天下鎖鑰,戰略意義還在靖北道的宣府之上,是以朝廷特別派遣皇四子燕王殿下就藩於此。
河北道有兩位藩王,一位是鎮守幽州的燕王,另一位便是鎮守大寧的寧王,不過此刻大寧這座深入大漠的橋頭堡已經被金帳汗國拔除,寧王大敗,已經率殘部退守幽州,與燕王一起鎮守大明的邊關。
而金帳汗國的軍隊也尾隨著寧王的敗軍而來,將幽州城團團圍困,並排除一支數萬人的隊伍在河北道內四處劫掠打草穀,以補充軍糧。
不過此時,那支軍隊已經被鄭國公常瑁與監軍禦史陳霄共同率領的大明北伐軍先鋒部隊圍殲。
大明的大軍在幽州城外十裏安營紮寨,從這裏已經可以看到那座聳立在山間的雄城,以及城外密密麻麻的金帳汗國軍帳。
此時擺在魏國公徐輝、鄭國公常瑁以及陳霄麵前的任務,便是如何與燕、寧二王一起裏應外合,擊破圍困幽州的三十萬金帳汗國大軍,以解幽州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