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兵部(1 / 2)

燈火下,李善長看到胡惟庸滿頭的銀發訴說著艱辛,蒼老的麵容寫滿了疲憊,可是那雙洞察世情的雙眼,卻不見一絲屬於老年人的渾濁。

那雙眼睛充滿了睿智與力量……

以及……希望!

未來可期!

過了良久,胡惟庸方才淡淡道:“要和金帳汗國打,也不能急在一時,老夫盡力和來使周旋一段時間,有這段時間,陳霄能檔下一批將門的餓狼,為朝廷開武舉奠定基礎。”

李善長愣了一下,問道:“武舉?你不怕被門派和世家參了沙子。”

胡惟庸篤定道:“不怕,門派都是師徒,沒有血緣牽絆,朝廷未嚐不是一個好出路,就算是世家,那些嫡子也不會來考武舉,而庶子們難道不想為自己掙一副前程?隻要朝廷許以高官厚祿,不愁得不到他們的忠心。”

李善長聽明白了胡惟庸的意思,就是讓朝廷這個大熔爐,將各方派來的沙子全部熔煉成朝廷的力量,隻是這樣一來,有利有弊……

“那樣一來,隻怕以後朝廷什麼都還沒幹,門派和世家就已經聽到風吹草動了……”李善長不無憂慮的道。

胡惟庸意味深長的說道:“你說的對,不過他們能混進朝廷,朝廷也能指派他們,當了官,就身不由己了……”

“你是說……”李善長剛張口,又猛地停了下來,他讀懂了胡惟庸的意思,朝廷可以利用這些混進朝廷當官的門派弟子和世家子弟,挑起他們彼此的矛盾,比如讓這個門派的弟子去那個世家的地盤上當官,自然會與妄圖控製地方的世家發生各種衝突……

如果他鬥得過世家,自然為朝廷討到了便宜,也為朝廷樹立了威信。

如果他鬥不過世家,其背後的門派就會覺得臉上無光,與那個世家展開江湖上的明爭暗鬥,朝廷大可以坐收漁利。

不虧是當年被稱為無雙謀士的胡惟庸,好一招毒計,李善長暗暗點了個讚。

隨即他補充道:“開武舉招來的也不見得都是門派和世家的人,很多江湖散修實力強橫,隻是在江湖上結了惹不起的仇家,或者苦於沒有繼續修煉的功法和資源,也是願意加入朝廷的,這幫人往往最忠心,隻是以往都便宜了將門……”

胡惟庸點頭道:“投靠將門,隻能吃人家吐出來的骨頭,哪有考中武舉,堂堂正正做朝廷的將領來的體麵,況且武將中隻要有了出身之別,自然會形成不同的山頭,山頭多了,自然就不足為患了。”

李善長真是佩服自己這個老夥計,不聲不響就準備好了這麼大一盤棋,將將門和江湖上的名門大派,世家門閥,通通算計了進去,最關鍵的是,文官將因此得利,要知道,朝廷開武舉,肯定得由兵部來舉辦,選拔任命武將,本來就是兵部的職權……

皇帝不會允許將門自己選拔麾下武將的,那就不是將門了,那是割據一方的藩鎮。

皇權要想保持,玩得就是平衡,所以一旦朝廷開武舉,肯定由兵部牽頭,那就是文官的地盤上了,規則自然得文官說了算……

第一條李善長都想好了,就是不許勳貴子弟參加,你們都有蔭襲的名額了,還參加什麼武舉,通過兵部的考核直接上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