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巴蜀奇聞卷
序言:說狐未必崇怪力,談鬼如何是亂神。聞到此間有風雅,子若不語我妄言。
楔子:漢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生靈塗炭而致冤鬼夜哭。相傳有奇人喚作張道陵,為漢室名臣張良之後,七歲能誦《道德經》,自稱受太清道德天尊之命降世,於蜀地鶴鳴山創五鬥米教,自稱“天師”,以“道”為教旨,善以符籙驅鬼役仙,救治黎民。其子嗣相傳,為天師各門中唯一非我宗親不傳之門。五鬥米教又稱正一道教,元真宗元貞年間,敕封張陵為正一靖應真君,世間尊道陵老祖為祖天師。而張氏一門,世人皆稱之為張天師。張氏一門代代相傳,起起落落。既曾高臥廟堂,常伴君側。也曾勢衰力減,隱於江湖。歲月荏苒,滄海桑田,張氏所出旁支甚眾,皆以參道修身,驅邪除鬼為任,天師之道,似是從未終結。
第一章:業障棺
1,客從何處來
三月之時的巴蜀之地,春寒已去,空氣濕潤且溫暖。草長鶯飛,處處是清清淡淡的恬然自得。巴蜀之人素愛閑散安逸的生活,八角街上行人三三兩兩怡然自得,街中商人也大都聚集起來,喝幾口香茗,打一圈麻將。外來旅人奔波於生計,見此景象,大多會產生世事無常,人生在世當如此及時行樂才算不負此生之感。
巴蜀位於中國西南,自古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古時蜀地閉塞,車馬難度。唐韓退之有雲橫秦嶺家何在之詩,大抵遷客騷人麵對茫茫的險峰,多會有身世飄零,人力渺小的慨歎。但秦嶺橫臥,阻斷外來寒流,也阻斷了中原戰事。此地自給自足,氣候獨立於他處,更兼山勢奇崛,極具靈氣,所以自古巴蜀之地,多的是隱士奇人,多得是古怪奇妙的去處。
此八角街便是一處。八角街乃是一古街,聽聞最古可溯至五代,但*時碑文古跡被毀壞殆盡,終不可考。八角街原本並非叫做八角街,而是喚做八卦街,語出易經中的乾,坤,震,坎,艮,巽,兌這後天八卦。也是因*之由,不得已將名稱改作八角街。有好事者稱在高空中俯視八角街,店鋪的位置便是一幅太極圖。不過在這閑散的小城,也無人會去爭這些虛名,更不要說勞心去求證。相傳古時街中盡是避世的奇人,厭倦俗世,便在此地做些小買賣,生兒育女,是為大隱於市。而這街上的店鋪也的確是世代相傳,做著相同的買賣,這些買賣也盡是些聊以維持生計的手工生意,如販賣些香料,賣些日常所需的雜貨等。街中各店鋪老板也是世交,大家似乎都沒有要腰纏萬貫的宏圖大誌,隻是樂得清閑。至於旁人若問道其先祖中可曾真有過雲遊四方的不死奇人。老板們便會以神秘的口氣告訴你那的確是有。等你麵露驚異之色時,他們便會哈哈一笑。樂道:“若是真是有,我何必還在這裏日日賣貨煮飯,乘雲而去,豈不快活。你還當真是好騙。”
街中有一家舊書店,名叫作乾元書店。專為淘弄些舊書,在附近也小有些名氣。此處不僅書舊,連店也舊,門廊上的漆早已脫落殆盡,匾額也是四麵補釘,勉強還能掛住。店內的書架桌椅也都是些舊式手工家具,書架上除了書,似乎還有其他另外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牆上掛有兩幅字,一副用隸書寫的:天行健,君子已自強不息,出自《周易》。另一幅似乎是主人自己占的一首五絕:靜看行雲好,閑掃院前花。不為鬥米樂,笑飲芳鄰茶。使的是行草。四方桌桌麵上一盆蘭花,桌底下點著檀香,離四方桌約有十步距離是內堂,中間以一道朱紅色雕花木門相隔,木門也是朱漆半落,雕花磨損。整個店似乎是要跟現代社會徹底決裂,一副破舊鄉間私塾的模樣,可是這樣的店內,守店的偏偏卻是兩個年青人。
看起來年輕一點的一個坐在門廊上曬太陽,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身形略微消瘦,臉部線條說不上棱角分明,甚至有些秀氣。兩隻眼睛在劍眉之下半開半合,似乎對什麼都不怎麼關心。這樣放鬆而有些玩世不恭的樣子,似乎給人一種不太可靠的第一感覺。
另一個年輕人身形高大,正持著雞毛撣子在書架上掃灰塵。他似乎也有一些偏瘦,但是卻是那種健康的瘦,有一種年輕的生命活力在從他的身體內源源不斷的散發出來。總之他看起來比門廊上那個年輕人更為專注,顯得比他要更加值得托付些事情。
此時在遠處有一個女子正快步走向這裏,年紀大概有二十五六,容貌姣好,畫有很端莊的淡妝。穿著黑色套裝,肉色長筒襪,黑色的高跟鞋在地麵上出有節奏的聲響,舉手投足都有一股優雅。但麵上卻是愁眉緊鎖,似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她匆匆的自街的另一頭走向這裏。然後站定在門口,自掏出懷裏的一張紙,看過之後,又抬頭看了看乾元書館的匾額,似乎在確認些什麼。門廊上看起來似乎不可靠的年輕人偏過頭看了她一眼,微微皺了皺眉。旋即又轉過頭,回複了起初那種的狀態。那女子似乎也注意到,但她隻掃了這年輕人一眼,似乎認為這個年輕人看起來太無關痛癢。便徑直進門,走到正在打掃的高大年輕人身旁,成熟女子身上散發的香味使那個年輕人心神不禁為之一蕩,他回過頭看她,這個女人離他太近了,他看到她玲瓏有致的身體就要觸碰到他的身體,他的臉微微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