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先聖
他們的名字在今天猶如太陽一樣閃耀在人類成功的殿堂,但是,有誰知道,他們在成功之前,是怎麼度過的那些黑暗中的時光?
以《百年孤獨》享譽世界的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年輕時供職於一家報社,他因為撰寫了一篇揭露海軍走私的新聞引火燒身,不得不狼狽逃竄,亡命巴黎。
他窮困落魄,舉目無親,在巴黎拉丁區的貧民窟裏遊蕩。他沒有工作,一人不識,一文不名,更糟糕的是他不懂法語。他白天到街道上和巷子裏揀一些空酒瓶或舊報紙,以換取少量的食物充饑。夜晚就住宿在一家名字為弗蘭德的旅館裏。他沒有錢支付旅館的押金,旅館的老板拉克魯瓦夫婦,就勉強給他找了一個樓梯下麵剛剛放下一張床的儲藏室,讓他暫時居住。拉克魯瓦夫婦是一對很善良的人,他們知道馬爾克斯根本交不上房錢,任由他徒托空言、賴著不走。而且,這對夫婦,每當看到馬爾克斯出去轉了半天卻空手而歸的時候,總是會拿一個麵包給他。
但是,拉克魯瓦夫婦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落魄至極,窮困得連吃飯睡覺都解決不了的流浪漢,在他們免費提供的樓梯間裏,正思索著偉大的巨著《百年孤獨》。
1967年,馬爾克斯在巴黎的流浪歲月裏,完成了他的《百年孤獨》。他因此而一夜成名。
一天,身處巴黎五星級賓館的馬爾克斯突然想起了拉克魯瓦夫婦。他決定去償還欠人家幾年的房錢。當馬爾克斯突然出現在拉丁區的弗蘭德旅館的時候,拉克魯瓦夫婦一臉茫然,怎麼也無法將眼前這位西裝革履、彬彬有禮的紳士,同曾經居住在樓梯間的流浪漢聯係起來。馬爾克斯煞費苦心了一番工夫,才讓這對善良的夫婦相信了自己,並收下了他的欠款。
幾乎無法讓人相信,就是在這樣一個郵票大小的地方,誕生了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福克納!這是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一個極為普通的小鎮,叫奧克斯福。
如果去小鎮拜訪福克納,你現在自然會得到巨大的禮遇。小鎮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會自動當導遊引導你走向柏樹林,告訴你福克納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作家,並不厭其煩地給你講述著福克納的趣事。但是,在福克納成名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當他的小說《聖殿》出版以後,小說風靡了美國,可是小鎮上的人還不知道他已經成了作家。一位從紐約遠道而來采訪的記者,為了表示自己對作家的尊敬,特意去小鎮的理發店休整頭發。他發現理發師也姓福克納,就問理發師和威廉·福克納是什麼關係。結果,理發師感覺是很丟臉的事情,就說,那個遊手好閑的二流子,是我不爭氣的侄子!
小鎮上的人們這樣認為福克納是有原因的,在成為一個作家以前,福克納所做的很多事情的確有些匪夷所思。他最早在附近的大學郵局裏找到了一個分發信件的工作,結果他對於偷拆信件很感興趣,他每天偷拆很多信件,閱讀後就扔進廢紙簍裏。人們自然很快就發現了,他就被開除了,也因此在小鎮上名譽掃地。他開始琢磨應該怎樣才能恢複名譽出人頭地。他發現去當兵是條好路子,如果混個將軍就什麼名譽都有了。但是,因為他個子太矮體檢時就被刷掉了。這個時候,他對於當將軍已經魂謎心竅,他就私自跑到加拿大,沒有多久就拄個拐杖回來,說自己在那裏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自己在戰鬥中從飛機上掉下來摔傷了腿而成了英雄。盡管小鎮上的人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鬼話,但是他依然每天拄著拐杖在街上招搖過市。後來,他感覺這樣假裝瘸子充當英雄實在沒有什麼意思,就扔掉了拐杖又開始在奧克斯福健步如飛起來。
不甘平庸的福克納最終走向了安靜,走向了思考。他的身影從酒吧裏消失了,從遊手好閑的人群裏消失了,從奧克斯福的廣場上消失了。他回到了密林深處的家園裏。他叼著煙鬥,白天在密林的小徑裏徘徊,夜晚就仰望璀璨的星空,同時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那些優秀的著作。他從此很少走出柏林,很少走出那棟小木樓。在此後的時間裏,他在這裏創作了大量反映美國南方白人、黑人、印地安人生活命運的小說,嫻熟地運用意識流和象征手法,開創了美國鄉土小說的先河,他的作品直到現在依然被西方文壇視為現代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