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公笑問丁漁:“好個小和尚,原來是少林僧人,從哪裏學了一套古怪的拳法來糊弄我老人家?”
丁漁搖頭道:“七公法眼無差,貧僧的確身具少林武功,但卻不是少林僧人。”當下他便把火工頭陀反出少林開創金剛門的一段公案說與洪七公,之後連自己如何成為金剛門叛僧的經過也沒有隱瞞。
洪七公嘖嘖稱奇,感歎了兩句之後,話鋒一轉,問道:“小和尚,你可願意還俗?”
丁漁已猜到幾分洪七公的用意,但他仍不改初衷,道:“金剛門於小僧有恩,在還清此恩之前,小僧不能更改身份。”
洪七公歎道:“可惜了!以你的天賦悟性,若是肯加入丐幫……”丁漁知道隻要自己此時點頭,立時便能成為北丐的親傳弟子,降龍十八掌無非囊中之物,說不定打狗棒也能覬覦一下。但他早已決定,在還清金剛門恩義之前不投他派,因此也隻能婉謝七公的好意。不過他還加了一句:“郭靖賢弟和黃蓉妹子,一個秉性堅毅,百折不撓;一個天賦驚人,冰雪聰明。更難得的是他兩人都有一副俠義心腸,實為美玉良才之屬。”
洪七公樂了,他說:“我以為隻有那個小丫頭才把那個愣小子當塊寶,沒想到你也高看他一眼!”
丁漁道:“我曾經聽一個名為岸本齊史的東洋能人說過,努力也是一種才能。小僧深以為然,在我看來,郭靖賢弟便是努力之道的天才。”丁漁說這話並不違心,他一直認為,努力的笨人往往比不努力的聰明人更容易在武道上成功。因為武功並非是隻用腦子的技藝,練會乃至領悟了某個招式不等於在緊要關頭就能使出來。就好像接茶杯這個動作,練沒練過武功的人都能做到,但沒有幾個人能夠在意外碰翻茶杯的瞬間伸手接住。能夠做到的人不是“會功夫”,而是“有功夫”,這種人已經把功夫練到了身上,有點兒風吹草動,無需過腦子,身體自然會做出反應;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看見茶杯打翻,腦子裏想我要接住它,然後才伸手去接,這時候茶杯早已經落地打碎了。
聰明人練一套拳法,也許三五遍就練會了,之後心思就放到了他處。然而這個“練會”跟“拳法上身”還有很大的距離。也許日後這個聰明人和別人動手,被人打翻在地之後,他回想起來會突然發現:其實剛才我用這一招就能反敗為勝,怎麼就沒想起來呢?
而笨人則不一樣,同一套拳法,笨人也許練幾百上千遍腦子裏還沒記住,然而等到他的腦子記住時,他的身體便已形成了本能反應,別人一拳打來,腦子裏還沒想到該怎麼辦,身體就先一步做出了反應,將對手打倒,可能這時候他自己還在納悶:他怎麼就被我打倒了呢?
同樣是後知後覺,其中卻是敗與勝,死和生的區別。
丁漁一直都認為,郭靖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笨人,所以後來他的武功才能超越天資卓絕的的黃蓉,成為《射雕》、《神雕》中的頂尖高手之一。
洪七公一代武學宗師,這個道理隻會比丁漁更清楚,隻不過他和郭靖接觸的時日尚短,加上丁漁的表現太過驚人,他才一時間沒注意到而已,如今丁漁一說,他心中便有幾分意思,不過麵上卻不動聲色,笑罵道:“小和尚年紀不大,認識的人卻不少,連東洋人都有。”
丁漁心道:我認識的東洋女子更多,結衣姐姐、亞衣妹妹、京香老師、葵司同學……唉,今生怕是隻能夢裏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