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讓寶寶蛋白質充足
寶寶需要蛋白質的量相對成人較多,因為寶寶不但需要補充蛋白質丟失,而且寶寶的機體還需要增長和構成新組織。那麼寶寶一天攝入多少蛋白質為宜呢?一般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公斤體重每日需要蛋白質2.0克(100毫升母乳中蛋白質含量為1.2克),而牛乳喂養者約需3.5克(100毫升牛乳中蛋白質含量為3.5克),而其他代乳品或植物蛋白因其生物學價值較低,需要量更高,為每日每公斤體重4.0克。
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比植物蛋白質有營養價值,故動物蛋白質為首選。豆類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米、麥等植物蛋白質缺乏賴氨酸。但是,如果動物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混合多種植物蛋白質供給也是可以的。
據此應根據嬰兒喂養的具體食物類型,保證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避免不足或過量,以預防蛋白質供給不當對智力發育的危害。
乳製品是寶寶攝入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蛋白質的攝取其實很大部分可以從乳製品中獲得,不同年齡的寶寶對乳製品的需求是不同的:
0~1歲寶寶以乳製品作為主食,可以通過每天700~80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取得足夠的蛋白質。
1歲以後可由乳製品與其它食物一起補充蛋白質。如每天400~500毫升乳製品 豆製品類50~100克 魚肉類100克 米飯類100克 蔬菜水果類各50~100克。
奶水不充足
事實上,母親奶水的多少是由寶寶吸吮的情形而決定的,當寶寶吸吮乳頭時,他的吸吮刺激母親體內的兩種荷爾蒙,泌乳激素及催產素。寶寶越是吸吮,荷爾蒙分泌越多,蛋白質的產生也越快。因此,當母親的奶水不足時,讓寶寶吃得頻繁些,努力地吸吮會產生更多的奶水。
母乳製造是一個最好的供需原理。在剛開始,母親的身體不知道嬰兒需要多少奶水,在哺乳一段時間以後,母親的身體便可以作適當的調整來配合寶寶的需求。
1 奶水是否充足
一般情況下母親容易認為寶寶吃的奶水不夠,其實很多時候是母親多慮了,從以下幾點你可以確定寶寶是獲得足夠的奶水的:
1.從濕尿布來觀察寶寶的奶水是否充足。正常情況下,每天換6~8次很濕的尿片以及排大便2~5次。稍大時排大便次數會漸減。
2.寶寶需要時常喂奶:在一天24小時內須喂8~12次或者每2~3小時喂一次。這是平均情況。但有些寶寶吃的次數多,有些少。吃的次數少不見得是不正常,除非他的體重增加緩慢。
3.從寶寶臉色看寶寶的膚色是否很健康、皮膚很有彈性、長胖了、長高了而且機警有活力、肌肉有彈性。
2 引起奶水不足的原因
1.添加物:用牛奶、果汁、開水來喂寶寶都會減少他吸吮母乳,幹擾母乳的產生。
2.姿勢不對:嬰兒應把整個身體麵向你的身體,不應該是轉過來麵向乳房。
3.安撫奶嘴:有些母親以奶嘴滿足寶寶的“吸吮”欲望,這樣做很明顯地減少了他吸吮母奶的時間,而妨礙母親與嬰兒的供需狀況。
4.用“護乳頭罩”:隔著一層“護乳頭罩”嬰兒的吸吮不能順利傳達到母親的腦下垂體,奶水的流出變慢了,直接影響到母乳產量及孩子能吸到的量。
5.按時喂奶:固定時刻喂奶延遲了嬰兒需要吃奶的時間,也中斷了母乳的供需狀況。
6.縮短喂奶的時間:孩子吸吮時間短,奶水供應也會少,產量也會受至阻礙。
7.一次隻喂一邊:當奶水的供需差不多固定的時候,有些媽媽喜歡每次隻喂一邊。孩子吃的量少,乳房被少吸而受刺激的也少,則供應量便無法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