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空聞大師說清少林與俞三俠殘廢無關後離去了。宋遠橋道:“五弟,你去請弟妹出來罷。”張翠山回進臥室,邀了殷素素出來。
殷素素出來道:“那龍門鏢局滿門性命,以及慧風等少林僧都是我殺的。”
俞岱岩第一次聽到她開口說話,突然聽到“那龍門鏢局滿門性命,以及慧風等少林僧都是我殺的。”這句話,臉上肌肉猛地抽動,雙目直視,凝神思索。張翠山驚道:“三哥,你不舒服麼?”俞岱岩不答,隻是呆呆出神,眼色中透出異樣光芒,又是痛苦,又是怨恨,顯是記起了一件畢生的恨事。張翠山回頭瞥了妻子一眼,但見她也是神色大變,臉上盡是恐懼和憂慮之色。宋遠橋、俞蓮舟等望望俞岱岩,又望望殷素素,都不明白兩人的神氣何以會忽然變得如此,各人心中均充塞了不祥之感。一時室中寂靜無聲,幾乎連各人的心跳聲也可聽見。隻見俞岱岩喘氣越來越急,蒼白的雙頰之上湧起了一陣紅潮,低聲道:“五弟妹,請你過來,讓我瞧瞧你。”殷素素身子發顫,竟不敢過去,伸手握住了丈夫之手。過了好一陣,俞岱岩歎了口氣,說道:“你不肯過來,那也無妨,反正那日我也沒見到你麵。五弟妹,請你說說這幾句話:‘第一,要請你都總鏢頭親自押送。第二,自臨安府送到湖北襄陽府,必須日夜不停趕路,十天之內送到。若有半分差池,嘿嘿,別說你都總鏢頭性命不保,你龍門鏢局滿門,沒一人能夠活命。’”各人聽他緩緩說來,不自禁的都出了一身冷汗。殷素素走上一步,說道:“三哥,你果然了不起,聽出了我的口音,那日在臨安府龍門鏢局之中,委托都大錦將你送上武當山的,便是小妹。”俞岱岩道:“多謝弟妹好心。”殷素素道:“後來龍門鏢局途中出了差池,累得三哥如此,是以小妹將他鏢局子中老老少少一起殺光了。”俞岱岩冷冷的道:“你如此待我,為了何故?”
殷素素臉色黯然,歎了口長氣,說道:“三哥,事到如今,我也不能瞞你。不過我得說明在先,此事翠山一直瞞在鼓裏,我是怕……怕他知曉之後,從此……從此不再理我。”俞岱岩靜靜的道:“那你便不用說了。反正我已成廢人,往事不可追,何必有礙你夫婦之情?你們都去罷!武當六俠會鬥少林高僧,勝算在握,不必讓我徒擔虛名了。”俞岱岩骨氣極硬,自受傷以來,從不呻吟抱怨。他本來連話也不會說,但經張三豐悉心調治,以數十年修為的精湛內力度入他體內,終於漸漸能開口說話,但他對當日之事始終絕口不提,直至今日,才說出這幾句悲憤的話來。眾師兄弟聽了,無不熱血沸騰,殷梨亭更是哭出聲來。殷素素道:“三哥,其實你心中早已料到,隻是顧念著和翠山的兄弟之義,是以隱忍不說。不錯,那日在錢塘江中,躲在船艙中以蚊須針傷你的,便是妹……”
張翠山大喝:“素素,當真是你?你……你……你怎不早說?”殷素素道:“傷害你三師哥的罪魁禍首,便是你妻子,我怎敢跟你說?”轉頭又向俞岱岩道:“三哥,後來以掌心七星釘傷你的、騙了你手中屠龍寶刀的那人,便是我的親哥哥殷野王。我們天鷹教跟武當派素無仇冤,屠龍寶刀既得,又敬重你是位好漢子,是以叫龍門鏢局將你送回武當山。至於途中另起風波,卻是我始料所不及了。”
張翠山全身發抖,目光中如要噴出火來,指著殷素素道:“你……你騙得我好苦!”俞岱岩突然大叫一聲,身子從床板上躍起,砰的一響,摔了下來,四塊床板一齊壓斷,人卻暈了過去。殷素素拔出佩劍,倒轉劍柄,遞給張翠山,說道:“五哥,你我十年夫妻,蒙你憐愛,情義深重,我今日死而無怨,盼你一劍將我殺了,以全你武當七俠之義。”
張翠山接過劍來,一劍便要遞出,刺向妻子的胸膛,但霎時之間,十年來妻子對自己溫順體貼、柔情蜜意,種種好處登時都湧上心來,這一劍如何刺得下手?
此時,無忌道:“爹爹你不要如此難受,孩兒知道如何讓俞三伯好起來,你不要責怪娘。俞三伯你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我娘吧!”說完就把域外的事情講了。張翠山和俞岱岩很激動。一個因為可以補償過錯了,一個則為可以在站起來而高興。於是,這件事就完美解決了。事後決定由張三豐和無忌去域外尋藥。
張三豐帶了張無忌下得武當山來,一日行到漢水之畔,兩人坐了渡船過江。船到中流,漢水波浪滔滔,小小的渡船搖晃不已,張三豐心中,也是思如浪濤。張無忌忽道:“太師父,你不用難過,俞三伯治好手足殘疾的可能性很大的。”
張三豐歎道:“你俞三伯受的是筋骨外傷,內功再強,也是治不好的。就算有靈藥這麽多年了不一定治的好。”
張無忌道:“太師父,你放寬心啦!”張三豐正想誇獎他幾句,忽聽得江上一個洪亮的聲音遠遠傳來:“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爺便饒了你的性命,否則莫怪無情。”這聲音從波浪中傳來,入耳清晰,顯然呼叫之人內力不弱。張三豐心下冷笑,暗道:“誰敢如此大膽,要我留下孩子?”抬起頭來,隻見兩艘江船,如飛的劃來,凝目瞧時,見前麵一艘小船的船梢上坐著一個虯髯大漢,雙手操槳急劃,艙中坐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後麵一艘船身較大,舟中站著四名番僧,另有七八名蒙古武官。眾武官拿起船板,幫同劃水。那虯髯大漢膂力奇大,雙槳一扳,小船便急衝丈餘,但後麵船上畢竟人多,兩船相距越來越近。過不多時,眾武官和番僧便彎弓搭箭,向那大漢射去。但聽得羽箭破空,嗚嗚聲響。張三豐心想:“原來他們是要那虯髯大漢留下孩子。”他生平最恨蒙古官兵殘殺漢人,當下便想出手相救。隻見那大漢左手劃船,右手舉起木槳,將來箭一一擋開擊落,手法甚是迅捷。張三豐心道:“這人武功不凡,英雄落難,我怎能坐視不救?”向搖船的艄公喝道:“船家,迎上去。”那艄公見羽箭亂飛,早已嚇得手酸足軟,拚命將船劃開尚嫌不及,怎敢反而迎將過去?顫聲道:“老……老道爺……,你……你說笑話了。”張三豐見情勢緊急,奪過艄公的櫓來,在水中扳了兩下,渡船便橫過船頭,向著來船迎去。猛聽得“啊”的一聲慘呼,小船中男孩背心上中了一箭。那虯髯大漢一個失驚,俯身去看時,肩頭和背上接連中箭,手中木槳拿捏不定,掉入江心,坐船登時不動。後麵大船瞬即追上,七八名蒙古武官和番僧跳上小船。那虯髯大漢兀自不屈,拳打足踢,奮力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