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通(1 / 3)

盛世當歌。

在烽火狼煙停息了長達三十七年後,玉京城內搭起了大大小小的戲台子,夜夜笙歌的景象將帝都的勢運襯托得愈發紅火,這是商王朝國運亨通,烈火烹油的錦繡時代。

長安街頭的梨園齋,是一家名滿玉京的大戲班子,醉梨園裏有個年逾百歲的“駝龍張”,演了半輩子老生後,改行做了說書先生。此人不僅見多識廣,講起故事來抑揚頓挫,讓人聽了欲罷不能。來到玉京隻有聽過“駝龍張”的評書戲曲兒,在地道的玉京人看來才算不虛此行。

梨園齋此刻座無虛席,“駝龍張”坐在戲台子上,一手拿著大戲板子,另一隻手捏了隻雪花碎銀煙槍杆,美滋滋的抽了一口後,才“啪”的一拍大戲板子,悠悠的講起了評書。

“老頭子我虛長百歲,最驕傲的就是能夠親眼見證一位流芳百世,名存史冊之人的崛起,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述這位和我們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天縱之才:當今宰相周通的生平。”

“老頭子相信,周通這個名字對文人墨客而言,甚至比當今聖上的名號還要響亮。宰相公出身書香門第,三歲識盡《字經》大典中詞彙,五歲通曉詩歌,音韻平仄信手拈來,六歲熟讀千卷經綸,深諳君子之道;七歲到學堂求學,教書先生與其交談不過三句,就羞得拂袖而去,走前高呼:如此神童,恐怕隻有天上文曲星才有資格給他講授先賢之道吧。”

“周通八歲時,習《禮》《樂》之道,萌生了入仕的想法。但考官以其年齡過小為由,不允其參加鄉試。周通無奈之下,寫出文壇巨著《二京賦》,冒著殺頭的危險在皇宮門口攔下當今聖上的龍輦,以《二京賦》為引,懇請聖上破格批準他參加科舉考試。”

“聖上看完《二京賦》後驚為天人,非但不計較周通衝撞龍輦之罪,反將其引入宮中擔任國子監要職,一時被奉為佳話。而《二京賦》也因此名滿玉京,甚至因為文人爭相誦讀,玉京的宣紙價格都翻了足足數倍,這就是“玉京紙貴”的由來。”

“駝龍張”將大煙槍送到嘴邊,啪嗒啪嗒一頓猛抽,吐出的煙霧將戲台子襯托得像仙境一樣虛幻。隔著煙霧,“駝龍張”蒼老的聲音如夢幻似泡沫般讓人難以琢磨。

“進入國子監後,博士王郎以周通年紀過小為由,屢屢輕之。丙辰中秋,聖上一時興起,要諸多文官賦詩一首以敬明月,周通揮毫潑墨,當即寫下千古名篇《玉江花月夜》,震驚帝都。”

“王郎甚是嫉妒,在聖上麵前公然詆毀周通,稱其年齡過小,不諳世事,隻知賞風弄月,有辱斯文。周通勃然大怒,當即從《周禮》中引經據典,痛斥王郎心胸狹窄,身為商朝元老恬不知恥,公然在聖上麵前說出粗鄙之語,隻會搖唇鼓舌,狺狺狂吠,堪稱厚顏無恥之尤。陳詞慷慨激昂,聞者無不信服。”

“一番言語讓王郎無以辯駁,最後竟活活被周通罵得吐血三升,昏倒在地,雖被太醫用湯藥吊住性命,卻因此落下病疾,數月之後死在了床榻之上,這就是相當有名的周通罵王郎典故,被無數文人爭相傳頌。”

“此後周通的仕途堪稱青雲直上,短短五年內就由從七品的國子監助學晉升為三品祭酒,掌儒學訓導之政,更因其治理黃河之功躍遷至當朝宰相,位居人臣之首。周通成為宰相後,審時度勢,以國庫充盈為由懇請皇帝減少百姓稅收,一時間美名傳遍天下。”

“就在不久前,宮中傳言宰相周通準備效仿先賢,懲除內奸,細查朝中百官賬務,將貪官汙吏繩之以法,創下不朽盛世。生如周通,夫複何求,夫複何求啊。老頭子我……”

“駝龍張”手舞足蹈,講得正盡興,忽然聽到台下傳來異常嘈雜的聲音,再一細聽,聲音居然是從長安街上傳進來的,頓時大為不悅。老頭子將煙槍重重的在講桌上一敲,厲聲道:“長安街是離皇宮最近的街道,也敢有愚民在街頭大肆喧鬧,難道不怕掉腦袋嗎?”

坐在台下最後一排,離門最近,書生打扮的青年蹙著眉頭聽了半天後,忽然倒抽一口冷氣,大聲說道:“門外好像在說宰相周通造反被抓,正綁在刑車上遊街示眾,正午時要在午門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