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洛陽紙貴(1 / 2)

第三章洛陽紙貴

當黑夜被破曉的魚肚白撕破,陽光渲染著整個世界。季節在少年迪迪的馬蹄聲中逐漸更替。縱使江南姹紫嫣紅,鶯飛草長,北國的風總是會不差時機的從北溟吹來。

李晨君迎著這凜凜秋風是異常興奮,因為在他的記憶裏,隻有生長的蘇州的紅綠園林,姑蘇歌樓,卻從來都沒有見過這西風卷沙,萬木蕭索的情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他吟誦著,覺得隻有騎著馬兒,走在這西風蕭索的古道上才能真正的體會當年馬致遠先生的情思。但此時卻並無些許愁思,隻覺得北國的風物果然與南地迥然不同。

王文羽也是初來京城,對北國的風景向來是向往不已,隻有幼時父親跟他講過”萬裏長城舉雄關,十萬匈奴焉敢越?”的邊關長城,雖然他也曾從唐代諸多著名邊塞詩人的詩中領略過北國風光,但還是親自見上一麵才好。然而,此時他卻低頭在馬背上,緩緩而行,麵上略有笑意,似乎是處於一種憧憬之中。或許李晨君此時根本無法想象現在的王文羽心中所想,他也沒有想這麼多,他已經將一切精力和喜悅都傾注在他眼前的這一片山河當中了。

文羽眼前是好一派北國山河,腦海裏卻是昨夜的一顆藍月亮。“長河落日圓”的金燦燦裏閃爍的依舊是夾雜在黑與藍的那一抹白羽。而他眼中正在倒映著的是一張清純可愛,嫵媚動人的臉。她向天邊飄去,同時飄去的還有藍黑世界的界限。

他覺得他喜歡上了藍色,盡管他以前一直以為太陽的金黃色才是至高無上的。

京城的門很高,在數丈高的城牆邊上向上望去,天是青磚色的,而空氣是焦土味的。在這裏很能感覺到曆史地厚重和文化的源遠流長。

[2008.9.17]

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文羽和晨君一路北上而來,所見之北方雖人煙繁多,城郭堅固,但街市卻大不如蘇州繁華。此時進得京城,隻見人山人海,客棧酒樓,賭坊樂坊,達官貴人,奇珍異寶,果真是滿目琳琅,映入眼簾,比蘇杭果然又甚已。二人自然很是高興,一時遊興大起,或看街旁的書畫,或觀賣藝之人賣弄拳棒,隻覺得這世間最為繁華之地,是非京城莫屬了。

當夜幕再次降臨時,王李二人已經奔波了整整一日。秋風涼爽,但繁華之地是不易覺得冷清的。他們在客棧終於落腳了。他們當然還是睡在一起,這對於他們來說是理所應當的。或許這世上有太多人的感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冷漠,但他們不會。他們的身體相隨了十幾年,心也是連在一起的。

“文羽,早點休息吧。明天我們就得溫習一下書本準備考試了。”李晨君的話總是那末的輕柔,雖然不免有一些書生的氣息在裏頭。

“哎,晨君,那天晚上的情景你還記得嗎?“

“哪天晚上?”李晨君雖然反問了一句,但他的心裏已是充滿了驚懼,他隻看見了那姑娘取出珠子的一刹那,但這一刹那必將銘記於他的一生。

“美啊,太美了啊!晨君,你說是不是?”文羽的臉上似乎也閃爍起來了。

“文羽,你,你思春?”李晨君的話有些吃驚,也有些興奮。

“晨君,起床!”王文羽呼的起身,點上燈。迅速地找紙硯墨,隨後提筆疾書。李晨君知道,他又有靈感了。每每這個時候,李晨君鬥可以安靜地躺在床上,隨後又可以欣賞一首好詩作了。

筆,輕快地被放下了。李晨君輕快地起床。他拿起文羽剛寫的詩,低聲讀將起來:“十二日赴京奇遇;男兒誌輕狂,未知秋風涼。隻為胸中誌,縱馬走汴梁。日出影為伴,夜來月同窗。驛道訪青梅,馬背賦夕陽。三更聞風起,壯士擒飛娘。索珠難得手,刀劍激鬥忙。流星天際過,拳影數過往。小女知不敵,退步持錦囊。巨珠出兮世,光芒萬丈長。白衣青絲秀,美貌慚群芳。身後混沌夜,蒼穹藍月亮。長者雖識廣,對此應彷徨。書生豈無意?驚駭欲扶牆。玉人飛天去,天地兩蒼蒼。壯士任他去,雙目兩茫茫。”“好詩,文羽,好詩啊!”他顯得很激動,好像這首好詩是他自己寫的而不是別人寫的。而他那完全高興的臉,從沒有虛假的去讚賞他的朋友。

王文羽此時卻安靜地躺在床上,麵帶著一絲微笑。他此時又回到了那個晚上。

又是一個美妙而撩人的夜……

科考前的京城是一個詩文的世界,來自各地應舉的考生們廣發詩帖,或論國體,或賦風雅,大抒胸中致君報國之誌。書生們的思想和熱情如天火焚燒,熾如火炭,誠似磐石。但京城權貴們的門檻卻冷若寒霜,冰似凍水,將那些或濃豔.,或樸素,或大誌大德,或奇異迷幻的詩詞歌賦很有原則的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