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騙眼(1 / 3)

文◎孫建文 插圖◎桀桀

一、“騙眼”娶妻

嶧縣南有一個張塘村,村中一棵白果樹有六個人合抱粗,據說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明萬曆年間的一個夏天,一個叫楊冰山的流浪老人在這棵樹下安了家,不久買田置房,還娶了個年輕貌美的老婆,生下了一個兒子,漸成一方首富。誰也不知老人的錢是怎麼來的,雖然懷疑他是從白果樹下挖出了寶藏,但也並沒有人見到,隻能羨慕而已。

因為社會動蕩不安,再加上地主盤剝加劇,張塘村的村民還都非常貧窮,男人一窮長得再好也不好說媳婦,因此就有人想到了“騙眼”。

“騙眼”在嶧縣當地由來已久,不過張塘村人厚道一點,從未有人用過這一招。這個“騙眼”說白了就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擺放在自己家裏,在相親時讓女方派來的媒人或代表相信其家境殷實,然後騙女方嫁過來。一開始想到要用這個方法的是張懷法,這人三十多歲了仍然是光棍一條,好不容易相中一個寡婦叫田葉,人家偏偏要相親。那時節相親女方本人不能到場,隻有派代表來看一下。張懷法為了娶到田葉就想到了“騙眼”,他到楊冰山那立下字據借來了楊家的全木家具,甚至連楊冰山老婆的金銀首飾也一並借來了。

這一招果然見效,田葉是派她娘家嫂子來幫忙相親的,一看到那些家具和首飾眼睛都綠了,當即就幫田葉拍了板,不久田葉就嫁了過來。

楊冰山在張懷法的再三哀求下才沒有在他婚前去拉家具拿首飾,隻在他們婚後才親自去要這些東西。趕巧的是那天張懷法不在家,田葉說什麼也不給。楊冰山隻得拿出張懷法的借據,田葉這才知道這些東西原來都是張懷法用來“騙眼”的,因此哭了起來。

楊冰山這人雖然六十多歲了但還是非常好色,看著如花似玉的田葉他動了歪心思,因此眨了眨眼說:“如果你能脫光了衣服給我看,這些東西我就不要了。”

田葉改嫁過來就發現了張懷法的貧窮,當時還以為有了這些首飾倒也不愁吃穿,沒想到卻是“騙眼”的,聽了楊冰山的話她想了想,為了將來的生計還是咬了咬牙脫下了自己的衣服。

楊冰山本來是調戲之言,他萬萬想不到田葉真的會脫了衣服,隻得把借據丟給田葉,然後空著手走了。

楊冰山雖然是一方首富,財大氣粗,但畢竟強龍難壓地頭蛇,張氏家族窮是窮了一點,可在張塘村還是非常有勢力的,因此楊冰山隻得自認倒黴。

後來張懷法見楊冰山久不來要那些物品,就要主動歸還,田葉卻說:“楊老爺子來要過了,但他卻拿不出來借據,告訴我說這東西不要了,我就把那些首飾送人了。”

那些首飾可都是真金白銀,價值不菲,張懷法心疼不已。田葉勸他說:“大男人一定要自食其力,靠那些東西騙眼也隻是騙自己,我這裏尚有幾十兩銀子,咱們用來做個小本生意吧?”原來田葉早把那些首飾換成了銀子,然後騙張懷法好安心做生意。

張懷法和田葉一起經營蠶絲,不久就發了財,然後搬到縣城去住了。

一晃過了二十餘年,時間進入弘治年間,崇禎當政,因為萬曆朝的胡作非為加劇了百姓的負擔,致使天下動蕩。這一天八十多歲的楊冰山突然找上了張懷法的家,見了張懷法夫婦就是深深一躬,說有事請他們幫忙。張懷法這些年一直心中有愧,忙問楊冰山遇到了什麼困難。

楊冰山坐到凳子上說:“家門不幸,讓我生了一個敗家子,我兒子小林從小嬌生慣養,大了也不爭氣,前幾年胡鬧讓黑道上的人打斷了一條腿,落下了終生殘疾。可他偏偏看上了柳秀才的女兒柳眉眉,成天在家中鬧,弄得我們全家是雞犬不寧啊!”

田葉一下明白了楊冰山的來意,她說:“老爺子,你是不是家中缺少什麼想來借點物件‘騙眼’的?”

楊冰山點頭:“還真讓你猜準了,我就是這個意思。”

張懷法聽了激動起來,他拍著胸脯說:“但凡我家中有的,你隻管拿去!”

田葉卻在一邊笑:“你還當真了,楊家可是嶧縣首富,他們家真的能缺東西嗎?”

楊冰山歎氣:“不瞞你們,這物品家具首飾的我們家倒是真的不缺,但獨獨缺少一樣能讓柳小姐看得上的,所以才來向你們家尋求幫助。”

二、“騙眼”相親

張懷法老覺得欠楊冰山的,因此忙問楊冰山要借什麼,楊冰山這才吞吞吐吐地說是來借人的,他要借張懷法的兒子張來昆去騙一下柳眉眉派來相親的代表。田葉聽了直搖頭,說這可不行,借什麼“騙眼”都可以,唯獨這個是不能借的,這樣會害了人家姑娘。楊冰山說:“什麼害不害的,憑我家的家底她柳眉眉來了還不是享盡榮華富貴?再說當初張懷法兄弟拿我的物件‘騙眼’,你現在過得不也挺好的嗎?”

張懷法聽了一擺手:“這事我做主了,就把我兒子借給你!”田葉雖然老大不樂意,但舊社會男尊女卑,她也隻得認可,不過她卻提了一個問題,問楊冰山為什麼單單要來借她兒子。楊冰山回答說:“柳眉眉出了一道題,據媒人說是她自己寫的一首詩的上兩句,她要讓我兒子當著她派來人的麵對出下一句。咱們縣裏長得一表人才再加上能對出柳眉眉詩的人隻有你家公子了,所以我才來找你們。”

田葉點頭:“你還得答應我一件事,我才能讓我兒子去。”楊冰山說:“別說一件,就是一百件也行。”田葉說:“你得告訴我,你的錢到底是從哪來的?”楊冰山一愣,但他還是說道:“其實村裏人猜得差不多,我那年流浪到張塘村在樹洞裏睡覺,無意中扒出了一堆金銀,靠著這些錢財娶妻生子,置辦田地,這才有了今天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