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資料庫(1 / 2)

△美國《全國地理雜誌》1997年11月號文章:《探尋衰老之謎》(作者裏克·維斯)

自古以來,各個民族都有關於長生不老的神話,中國的道家術士讓人們服用丹砂,中世紀歐洲的煉丹家認為黃金可以助人延年益壽。現在,人們把希望寄托在分子生物學家身上。

地球上植物的長壽者比較多,日本的一棵雪鬆活了7200歲,澳洲塔斯馬尼亞島上的一棵枸骨葉冬青是從一個經曆了4萬年風雨而不死的樹樁上抽出的新枝。動物的壽命一般較短,如果蠅為40天,田鼠3年,海豚25年,非洲大象48年,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陸龜能活100年以上。狗魚可達200年,可算是動物中的長壽冠軍了。陸龜特別引起科學家的興趣,因為它們一生幾乎不會衰老,不會纏綿病榻,老態龍鍾,其繁殖能力常常能保持到生命的最後。古羅馬人的平均壽命是22歲,今天,全球人類壽命已經達65歲。

20世紀60年代,第一次證明生物的衰老與DNA的編程有關。舊金山分校的生物學家海弗利克發現,長壽生物的細胞在培養皿中能夠分裂的次數遠遠高於短壽生物。人們研究了線蟲(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隻有一毫米的蟲子)。有一種線蟲的壽命是普通線蟲的兩倍,這是由於它們體內1300個基因中一個叫做age-1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種突變大大延長了線蟲的壽命。人類中有一種維爾納氏綜合症,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患此症的人常常活不到50歲。這種突變不利於長壽,但它也說明,這種基因與人類壽命有關。

△美國《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題為《修正基因組,壽命翻一番》的一項研究報告美國研究人員成功地改變了小蠕蟲的一種基因,從而使它的壽命延長一倍。這一技術在於修正控製激素活性的基因,這種基因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物種都有的。這一研究可能是延長人類壽命方麵的一個突破。

研究人員研究了Daf 2和Daf 16基因。他們已經證明,部分鈍化Daf 2基因,能使蠕蟲的壽命延長,該基因控製著胰島素受體和一種激素生產啟動因子的密碼。這個基因還影響生殖能力,但新的研究表明,該基因在生命的不同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以控製生死和壽命。研究人員已經能做到,使其延長壽命而不致削弱蠕蟲的生殖能力。

△蘇格蘭《致癌基因》雜誌1997年2月號文章:《癌細胞持續分裂之謎解開》

研究人員發現,人體細胞有一種控製因子,可以使細胞的分裂在一定時期內停止,一般分裂約50代。但在胎兒期間,有一種端粒酶可以抑製這種控製因子,使胎兒迅速發育。胎兒出生前或出生後,端粒酶的這種作用即被關閉,細胞控製因子重新起作用。

但在癌細胞內,這種端粒酶的作用重新被打開了,迄今不知道它被激活的具體途徑,隻知道一種癌基因可以向端粒酶提供密碼“模型”並負責激活其3種最重要的基因之一。

△網上文章:《有“長生不老”基因嗎?》(作者不詳)

秦始皇曾苦苦盼望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不得,然而基因科學對老鼠的研究,卻發現有望揭開生命衰老之謎,並有可能據此延長人類的壽命。

哈佛醫學院和丹納法勃癌症研究所對生物體衰老的基因進行研究,發現一種被稱為“端粒”的蛋白質是控製生命衰老的核心。當實驗老鼠被杜絕產生端粒的基因後,它就很快地早熟、衰老。端粒是在胚胎階段就開始發展起來的,它在細胞成熟及分裂後就粉碎了。然而,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生物體衰老遠非端粒這一個因素那麼簡單,因為缺乏端粒的幼鼠在生命初期(十幾個月)內是沒有衰老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