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 禪機論(2 / 2)

古人謂之返本複命也。

運行又歸於命之原窟矣。然取得此種來,由法輪之機如意。斯謂之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煉成,謂之舍利矣。去其有為之功,去其風吹運行之法。用其無為之法。以回光返照。靜默而寂照之,又曰禪矣。此乃采舍利之功,有七日之照也。斯謂之心目所在。在者,心目在於舍利之處。且牟尼之珠成。團成一個。形如珠砂,光似雪。裏麵紅,放光則白矣。融似場煎,味如蜜。丹田融暖,口中如蜜。活活潑潑流通出焉,又曰機矣。出者,出爐也。不驚不疑,以意定靜,待而動取,伺候動而同行,實謂之妙法善取之方也。除此之法,再無別法,可取所謂柔能製剛。迅此動機,動者,珠動也。

徐徐穿過三三之鐵關,

蓋徐徐者,不前不後,前則謂之導引傍門,後則請之存想外道,故必相依而同行。三三者,背骨之奔,左右有孔從中而直上矣。

斯謂之超凡入聖。

煉舍利在臍下,既成舍利,必要超脫離出幻境,不超終有所患也。

牟尼之寶珠既歸中央,

心下腎上,

柔守而定照之,又曰禪矣。

常以溫養,

禪定之中,融融無為之樂也。

一團太和之天理,似醉如熏,佛曰禪定之中三昧也。

且無為之中忽有為焉,又曰機矣。

太空中一點甘露。

夫既曰無為,而又曰機何也?若不曰機,則人不知有此妙物,孤守胎囊。

不知大道,天人有相助之機也。

順此機之妙物,收附於胎中。

以意逆至於中宮。

寂照而長定之,又曰禪矣。

依然溫養。

斯謂之生滅滅已。

二炁永定矣。

夫寂定之中,一物超然而出,又曰機矣。

從丹田而來,有華而無形,懸於太空。

稍稍而待之,又曰禪機矣。

二三息之間。

隨而又出焉,又曰機矣。

亦從丹田而來,有華而無形與前物相合。

收而藏之。

用秘密天機法,收手胎中。

寂照柔而默守,又曰禪矣。

無事於無為,常寂而常覺。

寂照柔默之中,二物從湧泉而出,又曰機矣。

有二道純陽之物,從湧泉直升於頂,降於中宮矣。

取而靜定,又曰禪矣。

鼻無出氣,六脈俱寧。

斯謂之寂滅也。

從無出入之跡。

且寂滅之定久。紛紛白雪滿空,又曰機矣。斯時出定之辨機。

乃是真景。

不令其遲阻,

速以出之。

若夫滯於胎中,缺少神通之變化,

又是一愚夫矣。

即當而出之。

從頂而出。

斯謂之超出三界,寧而待之。

離凡身一二尺候之。

又曰禪矣。一片金光懸於當空,又曰機矣。收而入之,定而又定,又曰禪矣。久久長定,形神俱化,而禪機之說,從此畢矣。

上下萬古,禪機從此,今則盡漏泄矣。

餘願學佛者,休誤入於邪師外道,口頭之禪機,認為真機,則非禪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