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玲則放棄了,繼續敲門。
她心裏有些疑惑,不知道為什麼弟弟會突然變得這麼冷漠。
但她也知道現在不是糾結這個問題的時候,於是她隻能無奈地走到了客廳。
她輕輕地歎了口氣,然後走到了沙發旁邊坐了下來。
想著弟弟安靜的睡臉,她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愧疚之情。
或許是自己太過於逼迫他了吧?
最後,林玲也躺到了沙發上,閉上眼睛開始思考起來。
她想起了之前發生的一些事情,尤其是關於弟弟的變化。
她發現自從弟弟變成蘿莉之後,性格就變得越來越內向,甚至有些社交恐懼症。
這讓她十分擔心,畢竟一個人如果不能正常與人交往,那將會影響到他的生活和未來。
林玲在沙發上思考一件事情:
“為什麼弟弟會有社恐?”
她想不通,為什麼弟弟會對社交產生恐懼呢?
她開始回憶起弟弟以前的樣子,那時的他雖然也比較內向,但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嚴重。
難道真的是因為變成蘿莉導致的嗎?
還是說還有其他原因呢?
林玲不解思索的思考著,試圖找到答案。
她覺得這件事情必須要解決,否則弟弟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是該如何解決呢?她陷入了沉思之中……
突然林玲想起了一件事情。
“似乎弟弟的社交恐懼症從小就存在。回憶起兒時,弟弟總是不願踏出家門,寧願整日待在家中。
他會將自己關在房間內,緊閉窗戶,拉上窗簾,甚至反鎖房門。
一整天下來,他不是睡覺,便是吃飯,或是沉浸於玩電腦、玩手機等活動之中。
那時的我們並不知曉這種情況究竟為何,直至長大後,方才了解到原來這便是社交恐懼症。”
“當林玲得知此事後,她毫不猶豫地一腳踹開了林凡房間的門,並強行將他拉出房間。
然而,林凡被帶出房間後,仍心心念念著要返回自己的房間。
麵對姐姐的強勢態度,林凡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畢竟,在林玲的勸導、恐嚇以及肢體的威脅之下,他別無選擇。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林凡逐漸克服了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開始主動與他人交流。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還結交了許多新朋友。”
其實,社恐這個詞在現代社會中被廣泛使用,但它本質上與老人們所說的怕生並無太大區別。
當我們遇到陌生人時,無論是社恐還是怕生,都會感到一種不自在,仿佛身體某個地方不舒服,渴望盡快逃離這個場景。
這可能表現為緊張、害羞或者害怕與人對視等症狀。
不要問我為何如此了解這些感受,因為作為作者本人,我自己就患有社恐症。
當然,我的社恐程度相對較輕,主要體現在不太願意主動與他人交流。
隻有當別人先開口向我提問時,我才會回應他們;
否則,我很難主動去詢問別人問題。
不過,我並不會像一些嚴重的社恐患者那樣整天躲在家裏不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