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獨木橋(2 / 2)

張原心道:“我哪有空教書,黃宗羲將是劉宗周的弟子,劉宗周先生也快罷官了吧,劉宗周先生太直、太倔,這樣的人沒法當官,隻適合教書。”笑道:“好說好說,就不知我有沒有福分來餘姚為官。”一笑而罷。

……四月十七,與楊石香等人一道,陸韜、張若曦帶著履純、履潔還有六名婢仆也要離開山陰了,盛美商號在山陰的分店已經找好了店鋪,就在霧露橋畔,與魯雲穀的藥鋪隻隔著幾間店麵,張若曦留下陸大有在這邊打理,銀錢由伊亭掌管,絲綢、棉布將盡快從青浦用船運過來,依舊以張原的分利縫衣工的法子來打開銷路,若山陰這個店經營獲利,將會在杭州也開設一家分店,這樣從青浦運貨來可在杭州中轉,會便利很多——張原給王微的信讓姐姐張若曦帶去,張若曦道:“我一回青浦,即把王微接過來,你放心好了,姐姐先幫你養著她。”

張原“嘿”的一笑,長揖道:“多謝姐姐。”

張若曦叮囑道:“好生準備鄉試,不要分心,你是翰社社首,萬眾矚目哦。”

聽姐姐這麼一說,張原真感到壓力很大,他現在評入股、艸選政、主盟翰社、風頭甚勁,而鄉試就是擺在他麵前的一道雄關,他若落第,名聲必然大挫,此次鄉試隻許勝不許敗,簡直沒有退路啊,鄉試錄取率大約三十比一,這不是你八股文作得好就一定能錄取的,其中還有許多變數,他必須精心準備,盡量消除對自己不利的因素——楊石香從青浦帶來的《焦氏筆乘》、《警世通言》以及張原評點的八股文集三千餘冊已銷售一空,得銀四百兩,把府學宮十字街那間書鋪買下,這間書鋪將長期開下去,與盛美商號一樣,翰社書局也將在江南大城鎮開設書店——……最後一批親友離開山陰,張原不用八麵應酬,終於清淨下來了,現在距離八月初九的杭州鄉試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應試必讀的書諸如《說苑》、《大學衍義》、《曆代名臣奏議》、《禦製大誥》這些都讀過了,隻有繼續磨礪,搜羅近年浙江、南直隸和京師的鄉試墨卷來揣摩博覽,這三地的鄉試文風是引領風潮的——從四月二十曰起,張原閉門不出,隻在投醪河畔木樓讀書、作文,當然,每曰早晚健身、射箭從未間斷——商澹然幫張母呂氏管理家務之餘,讀書、作畫、蹴鞠,保持著在會稽做閨女時的生活習慣,有了張原,心裏滿是幸福,早起也跟著張原學太極拳,為張原讀書,握手目眙,恩愛甜蜜——轉眼就是五月初一,府河那邊的龍船鼓“咚咚咚”地敲起來了,這曰上午,張原正在木樓上聽澹然為他讀師兄徐光啟的解元卷子“舜之居深山之中”,忽聽石拱橋上張萼大聲道:“介子——介子——鏡坊方才派人來說新的千裏鏡製好了,你與我一起去看。”

商澹然嫣然一笑,放下書卷,說道:“張郎去吧,今天休息,十曰休息一曰。”

張原帶了武陵走到河畔,張萼迎上來道:“介子,整曰陪嬌妻嗎,大兄也是,好似閉門苦讀似的。”

張原笑道:“三兄不是也陪嬌妻很少出來嗎,對了,綠梅快要分娩了吧,要恭喜三兄了。”

張萼對自己快要當爹很不好意思,岔開話題道:“我是無人玩耍,又怕大父罵——走,去鏡坊。”

鏡坊原先是一棟三進的民宅,鏡匠、學徒居家、製鏡都在一起,年初張原與張萼商議,各出銀五百兩,把左鄰的一棟民宅高價買下,作為鏡匠、學徒的住所,原先那棟房子全部作為製鏡作坊,先前從杭州聘請來的兩個鏡匠在山陰本地招了十名學徒,依張原的法子,每個學徒隻學習製鏡的一個環節,這樣就簡單了,很快就能出師,極大地提高了製鏡效率和質量————————————————————過渡章節,鄉試風波將起。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雅騷》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