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義方健武
第一回奉師命門庭下山童堡主自尋其辱
天梯山頂,陳年積雪閃耀著刺眼的光芒,雷霧觀外的練武場上,一個青年光著脊梁在演習天梯《擒拿手》與終南《十八打》,一旁站著二位恩師公孫敗與卞清風,不住點頭暗讚。小子已得乃師真傳,武功卓絕、功力深厚,可擠入江湖超一流高手行列,隻差火候與經驗而已。
二位道長相視一笑轉回觀中,不一會一個水火童兒出來:“師兄,師父傳喚!”
青年便是高門庭,立刻收勢穿衣,隨童兒進洞。雷霧觀依山而建,半天然半人工,既是道觀又是洞府,端的是神仙福地。
門庭近前跪倒:“不知二位師尊傳喚徒兒有何法喻?”
公孫道長抬手說道:“徒兒少禮,一旁坐下。”
清風道長問了:“徒兒可記得上山幾年了?”
門庭答:“回師父的話,我記得在終南山四回,天梯山五次,今年是第九個年頭了!”
“不錯,今年已經是紹興十二年了,上山八年有餘,學業已成,為師同清風道兄商議,你就下山吧!”
門庭大驚:“師父何出此言,徒兒不想離開師父。”
清風道長笑道:“你學藝大成,自然要闖蕩江湖磨練,不然隻是紙上談兵,不見風雨焉能成得大器!”
不等他說公孫道長又道:“南宋皇帝昏庸,重用秦儈奸賊,害了嶽元帥,天下大亂,江湖紛爭,武林爭雄,天下兵刀四起,抗金烽煙如火如荼方興未艾。你父親與二位叔叔發揚光大泰山派,拯救黎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眼下派中正在用人之際,當是你施展才能、叱吒風雲的時候,比留在師父跟前強多了!”
門庭在山上八年有多,同二位師父情同父子,突然要他離去,自然感情上有些不舍。
清風師父說:“常言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管何人何事總是有聚有散,終不能一輩子待在師父身邊,明日就動身,師父給你三個錦囊,若有難處便依次開啟,可助你江湖行走!”
此時高門庭知道師父心意已決,再說也是枉然。收拾行李,也就是一個小挎包背在肩上,第二天一早拜別師父下山,
山下有個小鎮叫做燈山村,以往常在這裏行走,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折回,不免有些傷感,依依不舍。於是先拆了第一封錦囊,師父已經將路途的行程說明得清清楚楚,還配有地圖。
小子今年二十五歲了,跟隨師父上山之後從未離開師父一步。天梯山到齊魯大地有幾千裏之遙,光靠兩條腿走路顯然不切實際,沒有馬代步何時才能到山東,師父隻給了五十兩盤纏。
宋朝連年戰爭,馬匹值錢,一騎馬二十匹絹足足要一百兩銀子。知道師父有意為難他,名門正派子弟自然不能去搶,腦子一轉彎,頓時有了主意,就在小鎮買了些乾糧帶在身上,甩開大步往涼州而去。
涼州大道,高門庭施展《八步趕蟬》,如飛而行,不如此行走,天晚趕不到宿頭,按照地圖所示,終於天黑到了“逍遙幫”山腳下。
時值五月天,氣候漸暖,稍稍有了暑意,他這一天疾走,渾身臭汗近不了人。幾個巡山的幫眾捏著鼻子把他帶到山寨。
今天山上山下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紙剪的“喜”字貼得到處都是,並且是三“喜”貼成一排,連茅廁裏都有,生怕你屎拉不出來!
嘍囉將他交給寨門當值,值日官是大護法周天保的兒子周伯恒,一見他這副熊像差點笑出聲來。